秦朝的四个“三”真的是巧合吗?

标签:
历史 |
读史系列(一O二)
在茫茫史海中,有好多悬而未解的谜团。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迁,这些未解之谜,已然成了谜中之谜。
在秦朝的时候,好像是迷雾重重——始皇帝的身世之谜,焚书坑儒时的确切死亡人数之谜,求长生不老之药的徐福乘船究竟去了何处之谜……。不仅如此,笔者发现,秦国还有四个“三”之谜,这是否又是机缘巧合呢?
先说第一个“三”吧。公元前251年,战国时期的 秦国国君昭王死了,由太子安国君继位,这就是秦孝文王。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孝文王除丧,十月已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孝文王为他的父亲守孝一年,即位仅短短的三天就死了。看来这件事真的有点悬。
早在庄襄王(安国君与夏姬所生的一个儿子,子楚)于赵国做人质的时候,就与富商吕不韦成了好朋友。而且,吕还将自己的小妾赵姬送给了子楚。吕不韦很看好这个“异人”,认为“奇货可居”。于是,吕便想方设法说服了安国君和没有子女的华阳夫人,把庄襄王过继给受宠的华阳夫人。当然,子楚也就是安国君将来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了。既然吕不韦有这么大的本事能让一颗废弃的棋子(庄襄王)复活,那安国君及早地去天国报到,是否也有点过于着急了呢?
这第二个“三”则是,庄襄王登上王位以后,没有忘记他的大恩人吕不韦。他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还让自己和赵姬不明来路的儿子嬴政做了太子。可惜,庄襄王也就当了三年的王便去世了,“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史记·秦本纪》)
可以说这是一个早逝的王,他只活了三十多岁,在位只有三年的时间就死了。从在位的时间上来讲,他的三年,要比他的父亲秦孝文王那个三天已经幸运多了。但这是不是有点巧合呢?
这第三个“三”对当时的秦国来说,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因为他很暴虐;但就历史而言,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就是中国的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十三岁的少年嬴政登上了秦王的位子(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时间达三十七年)。
这应该说又是一个很巧的巧合吧。因为当时的始皇帝年纪很小,只有十三岁,一些国家大事还是由吕不韦做主。
这最后一个是“三”中套着“三”。秦始皇一生有三十三个儿女。但最后在赵高的指使下,还是一个个死在了胡亥的手里。
大秦连续几代都与“三”这个数字分不开,不知是巧合呢,还是它命中注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