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个人观点 |
读史随笔(九十六)
百里奚也叫百里傒,字井伯,人称五羖大夫,是春秋时期虞国人(也有说是楚国人),后为秦穆公所用,知名的政治家。可以说,他是春秋时期求职经历最曲折的人。
百里奚是社会底层颇具才能的人,一心想当公务员。但由于当时的政治制度非常严格,像他这般家庭条件不好,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娶上老婆,弱势群体中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糊口都难,更别说在机关谋个差事了。他老婆倒是有眼光,也不灰心,认为老公是个人才,不能白白的虚度时光,并鼓励他说,两个大活人在家耗穷,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有道是好男儿志在四方,你还是外出打工,骑着马找马吧。
百里奚有自己的打算,他想从发达地区找突破口,便先到了齐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他一没钱,二没人脉,想进行政单位实在是难说。他四处碰壁,急火攻心,病倒了。后来在穷困潦倒中,当起了“乞丐哥”。哪还谈得上有个体面点的工作呢?能保住命就已经不错了,当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日复一日,当他南下流浪到宋国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总起来说还不错,在沿街乞讨的时候,他有幸遇到了蹇叔。此人很有头脑,看出百里奚不是个凡夫俗子,就收留了他。凑巧的是蹇叔要去虞国看望他的老朋友——虞国的上大夫宫之奇。蹇叔说,你和我一起去吧,借这个机会我给你引见一下。百里奚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家乡。但时过境迁,已然物是人非,他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老婆了。蹇叔托他的朋友宫之奇带他们去拜见虞国的国君。通过与虞君的一番谈话,蹇叔得知虞君是个贪图小利的自私之人。他对百里奚说,虞君没有太大的前途,这样的人目光短浅,不可与之共事。办完该办的事,蹇叔就回家了。
而百里奚奔波了十多年,家也没了。他身心疲惫,不想再漂泊了,咳,这就是命啊!算了,我也不求什么大富大贵,只要安安稳稳的聊度余生就可以了。于是,他便留了下来,做了一个中低层干部。工作之中并非那么愉快,一则,虞君本来就不是什么成大事的人,留下他不多,缺了他不少,聘用他完全是给了宫之奇一个面子;二则,说起来他是靠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进的领导班子,家境又不好,谁瞧得起他呀。或许是基于这两种原因吧,始终他就没有得到虞君的重用。
老天好像成心与百里奚作对,连他最低的愿望都达不到。时隔不久,虞国就被晋国纳为麾下。当然,百里奚也如其他人一样,被沦为一个服务生。说来也寸,这时正值秦穆公要娶晋献公的女儿伯姬,晋国就把这些在虞国“捡来”的服务人员成立了一个服务公司,并把这个公司作为陪嫁送到了秦国,其中里边就包括百里奚。
由于不愿总被别人呼来呵去的受气,百里奚就从秦国跑了出来,一口气儿南下逃到了楚国。给人打工放牛,因为他聪明好学,在放牧的过程中不断了解牛的习性,总结养殖经验,很快就把牛养的又肥又壮了。这一下子,他名声大震,成了远近闻名的放牛高手。楚王听说了这件事,便召见他,让他介绍养、牧的经验。他说:“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楚王听完,非常满意,自认为百里奚是有这方面的特长。便给他提升了一个档次,调他去南海牧马。马与牛的区别在于它能作战,属于军备武装。
再说秦穆公,把伯姬娶过来之后,准备清点陪嫁人数,结果在人名单中,只有百里奚这个人名,却没有具体的这个人。所以,穆公想追查这件事。有知情的人就说了,百里奚是个有独到见解的人,知识渊博,也有能力,他早跑了。穆公一听就急了,怎么让人才给流失了呢?你们怎么搞得?他特别关注这个人,命人抓紧时间到处去寻找百里奚。最后,得知他在楚国,就决定拿出一大部分钱去楚王那里把百里奚赎回来。
这个时候,秦穆公手下有个人建议:“我们最好不要打草惊蛇,现在楚王还不清楚此人的才能,我们在楚王那儿花的钱越多,这事越难办成,他又不傻,肯定会以为这是个重量级的人物,还不如用点小的恩惠给了楚王,让他觉得百里奚就是个廉价的陪嫁品,这样反而好说话。”于是,穆公派人用五张羊皮就轻而易举地把百里奚换了回来。
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是,秦穆公很隆重的亲自去迎接了他。而且让他做了秦国的高层——宰相。人都说“一波三折”,可就百里奚来说,求职之路可谓是一波七折,他上任的时候就已经是古稀之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