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张耳为何愿娶再婚女子?
(2011-10-29 19:45:51)
标签:
历史杂谈 |
读史随笔(三十九)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早期的时候,他是一个积极上进的有志青年,曾经在魏公子无忌的“点子公司”当一名职员。因为比他优秀的员工大有人在,不能受到老板足够的重视,就辞职不干了。据说为这事儿他还想脱离城市户口,所以又和户籍管理处发生了点摩擦,得罪了某位主管,于是便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他隐姓埋名一路奔波,从首都大梁逃到了外黄。在以前那个时代,步行大约200来里地儿,也要走上一阵子呢。何况他随便脱离户籍,怎么说也是触犯了法律,自然是东躲西藏的畏罪潜逃。但无论怎样,他总算在外黄县安顿了下来,并且结交了一两个不错的朋友。你还别说,这个朋友可是他交上桃花运的贵人。
那究竟张耳是怎样让桃花砸到脑门子的呢?这还要从“桃花源”头说起。
外黄县有个富甲一方的主,这家的女儿是出了名的漂亮。姑娘的爸爸妈妈就想,自己的女儿长得如此漂亮,女大不中留啊,若要惹出什么事端有损咱家的形象,依咱们的实力根本用不着商业联姻,再说了,有的富二代也靠不住,还不如给她找个稳妥本分的人家嫁了呢。就这样,那个富豪把女儿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平庸之辈。
在战国时期呀,民风还算是开放的,这女人的地位并非像人们想的那样低下,她们可以有外出的自由。而外黄县的富豪家又不乏高朋满座、迎来送往之人,他的女儿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耳濡目染,当然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小资女了。她不甘心平庸下去,与丈夫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丈夫也确实没有什么大志向,纯粹一个宅男。于是富家女一咬牙、一跺脚,咳!我趁早离家出走!
这位女子有个性吧?出走时她想,这件事儿应从长计议,在老爸那儿,给他来个“平稳过渡”,我暂且先到爸爸的世交朋友家避一避。看看,她把丈夫给休了!
藏到了世伯家,她把事情的原委讲述了一遍,并打定主意找一位情投意合的优质男。她的世伯一听,嘿,还真有这么一位。“侄女啊,如果你非要嫁个好丈夫呢,你看张耳这个人怎么样?他聪明、有能力、善于外交,一直想当公务员,是个有奋斗目标的好小伙子啊!就是穷了点儿,如果你愿意,我就去说说。”他想促成这桩姻缘,就是担心美女嫌弃张耳贫穷。哪成想美女却说:“裸婚不要紧,要嫁就嫁优质男!您就做主好了。”
结果张耳的朋友介绍完情况以后,他很爽快地就答应了。那话又说回来,张耳为什么愿意娶再婚女子呢?你想,张耳自己很清楚,他就是半个逃犯,一个穷困潦倒的外乡人。而且在外黄县,他还是个没户口的“黑人”。如今还摊上个富婆,这种美事到哪儿去找啊?管她是不是二婚呢!
这样一拍即合,一个是逃犯,一个是嫁了又逃婚的。
与其说是张耳娶了富婆,不如说是富婆娶了张耳。但不管怎样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一点儿不假。自从二人结婚后,张耳的时代终于到来了,首先他解决了民生问题,衣食无忧。其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富婆娘家有钱,又大力支持张耳,所以,他如鱼得水,广交朋友,有的人甚至从千里之外投到张耳的门下。你看,张耳是不是捡了一个便宜呢?你说,他为何愿意娶个二婚呢?
没过多久,张耳就发达了,他广有羽翼,黑白通吃。由于人际关系特别好,很快他就成了国家公务员,还担任了外黄县的县长。嘿,你瞧,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