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杂谈 |
跳槽,不是现在才有的,古人也是一样,为了有个似锦的大好前程,或是为了高官厚禄、耀祖光宗,抑或是在公司步履维艰、走投无路了,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也会选择跳槽。可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是属于由前一种情况转化成了后一种情况。那又是什么原因成就了他的跳槽呢?这还要从他曲折的就职经历说起。
范雎,魏国人,字叔。本来呢,他是想在最大的国企魏王的公司里去工作,跟着董事长魏王做个行政助理什么的。可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人穷志短。怎奈他穷的叮当响,经常是连自己的肚子都喂不饱,更不用说送礼了,便只好作罢。
在那个年代,即使你想找老板面试,也要有个传话的不是?可问题是公司的职工个个都服装整齐,他们见到范先生衣衫褴褛,谁又会用正眼瞧他呢?没办法,他只好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勉勉强强进了隶属国企的一个分公司,给一个中上层老总名叫须贾的打工,这就算不错了。他心想,慢慢再等待升职吧,先得到上司的认可再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董事长要派经理须贾出国考察,访问地是齐国。谁都知道,美其名曰“考察”,实际就是在国外看看市场“行情”,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防止被别人吃掉。做为须总的助理,范先生当然也在陪同团之列。
到了齐国之后,为了进一步摸清“行情”,一呆就是好几个月的时间。也难怪,毕竟没有飞机坐,去一次也不容易。一来二去的,各部门的领导之间也都混熟了。可对方也不闲着呀,齐襄王听说陪同人员里,其中有个叫范雎的,此人善于辞令,口才相当出众。齐王想,如果姓范的若是跟了我,那该多好哇!
为了挖对方的墙角,齐襄王便暗中派人在范雎下榻的宾馆送过去十斤黄金,牛肉、酒、菜及一些特产。范先生虽然很穷,不过这违反原则的事,他可不敢做,坚决不收受齐国的贿赂。事儿就是很奇怪,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怎的,这件事还真的让须贾知道了。至于如何得知了消息,大概是齐王认为自己得不到的,也不想让别人得到,故意放风出去了吧。
须总的眼里可容不下沙子,他立刻就对范雎产生了怀疑,考虑到:假如不是范雎泄露了我们公司的机密,无缘无故的齐王为何给他大礼包?不行!这件事关乎到公司的得失、甚至倒闭,要抓紧回国把此事向上级汇报。他在怀疑属下的时候,难道就忘了,如果范雎的思想不过硬,如果他与你的关系不好,或是不值得你信任,你当初能带他来吗?毕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嘛!
但是,须贾却在没有做调查研究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对范雎妄加猜测。把在齐国发生的事儿,一并向他的上司,即宰相魏齐打了报告。魏齐听后是火冒三丈,立刻命家中的保镖鞭打范雎。结果是牙打掉了,肋骨也被打断了。要说还是范先生聪明,为了保住性命,他利用闭气功,假装自己断气了。他相信,终归有一天,他会凭自己的能力出人头地的。
魏齐一看,人死了,就他的让手下找来席子,把范雎卷起来,扔进了厕所里,可又怕他醒来跑掉,就令人看住他。这次范雎可遭大罪了,那些喝醉了酒的员工们听说了这件事以后,都跑到厕所里围观,并且轮流在范雎的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还扬言:这就是当叛徒乱讲话的下场,看以后谁还敢做这种出卖公司的事儿。
等人们奚落够了之后,一哄而散。范雎从席子里艰难地爬出来,对看守他的人说:“如果您放了我的话,将来我一定重重的答谢您!”看守同情他的遭遇,就找到魏齐,请求放过那个“死人”。也该范雎活命了,恰好当时魏齐喝醉了便扔下一句“随便你!”这样范雎才逃跑了。后来,更名改姓为张禄。并在秦昭王的大使王稽的帮助下,历经波折潜伏在了秦国。
由于范雎非凡的口才和他出色的分析能力,在外企秦国很得秦昭王的赏识。不久就升到了高管的位置——宰相。后来,他没有忘记当初帮助过自己的人,分散钱财、举荐高位等作为报答当初他们的救命之恩。尽管这些人在以后的道路上不如范雎所愿,可那也是不由他左右的。
范雎的跳槽,并不是他的初衷。开始的时候,他不接受别人的贿赂,说明他爱自己的公司,可公司却不爱他,甚至将他拒之门外,百般羞辱。其上司,不但看不见身边的人才,而且在他人发现了人才的情况下,还武断地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归咎于有能之士——属下,致使造成了人才外流,毫无依据的猜忌也便成就了范雎的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