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奥秘知多少
(2011-09-23 07:25:35)
标签:
时评杂谈 |
今天听到大家议论的一则新闻,不得不佩服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河北省29岁的县长,竟然在17岁时就是乡干部,居然还是大专学历。于是七嘴八舌说长道短,甚至还有人说这个17岁的学历和简历不符。其实这倒未必,因为简历可以是死的,人可以是活的。
不知是从何年何月开始,我们就不断地填写个人简历,从学历到工作,一份份填过不计其数。如果你因某些缘故调动频繁的话,那些密密麻麻的年、月、日就会排成长队似地的跃然纸上。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简历是真实可靠的——官位与他们无缘,其中利益与他们从来就擦肩而过,即使有造假的动机,他们若私自更改了,这“里边”没人,“外边”也不会有人承认。
因此,你没有必要去探究那位县长17岁前后的那份简历,只要有树,自然就会有人乘凉,即使是他刚毕业参加工作,又怎么样呢?他依然会成为同事中的“前辈”,为什么?
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愚笨的人,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一般的人,大凡会按部就班地按照一般的数学法则去求解;经过有给提示过的人,可能其方法要稍简便些;“聪明”又有周遭帮忙的人,就会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之捷径的解法了。这或许就是生活法则吧,可世人非给它冠名“潜规则”。
就拿一个正在就读研究生的人来说吧,可以说他现在还是个学生,其实呢,他早已是某个重点学校的正式在编教师了,而且教龄还不短。这正说明简历是可以造的。试想,这要比一个公费留学的人还要好吧,不做事却吃着空饷,有好多一线的代课教师还不及他工资的一半。等毕业之后,还会顺理成章的进入已签好的公司上班,风不吹、雨不淋地享受着两份工资的待遇。这也算是简历吧?隐晦怎样,不隐晦又怎样呢?因为人家的爸爸就是“老简历”。
一位读专科的学生,因为他的爸爸是医院院长,他理所当然的就有了“学生医生”工作关系,他的隶属单位就是医院。待毕业以后,不同样是医院的“老同志”吗?又有哪位职工去知情地调查他呢?再说,一般人也没那个权力呀!如此说来,简历又能证明什么呢?
由于迎检的需要,档案室重新把档案归纳整理,这是很正常的、对工作的重视。表格不齐全的、个人资料不详细的、因某种缘故有断档的,都要一一由本人填好。可这时,也正是那些“投机者”钻空子的大好时机。原本是90年参加工作,下月再支工资的时候,那就是翻天覆地与84年一样了。就有这拿国家的钱当自己家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总免不了“聪明人”的存在,这或许是人生“智慧”吧。事在人为的某种简历,既可笑,又可耻。
有人可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在他们在还未经历世事时,其名讳就早已挂在了某个局、科、室、乡镇、学校等,享用着公务员,或是正式职工的待遇。这难道不是一种官、某个职业的继承吗?讲的文明一点,或称作官“世家”,职业“世家”,但万不要“误”以为是“世袭”。这只能表明对某些人来说,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进步罢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听多了、看多了,也便见怪不怪了。毕竟“适者生存”嘛,天地之大各有各的活法。但是无论如何,有社会责任感、有良知的人还是不做昧心事、不做亏心事、不做黑心事的。因此,简历,同时也是刻上了一个人社会品德、社会公德的良心。
在法律、社会道德的天平上,隐瞒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在这个透明的社会,不论简历的奥秘有多少,总有昭然若揭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