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间民俗之话说端午节

(2011-06-05 07:02:47)
标签:

民俗

端午

在以往的年代,我们北方地区不过端午节,我所说的“过”,是指大张旗鼓的、很隆重的真正把它当做一件要事去完成。人们只是习惯于默默地、用传统的方式传统着这个节日。

 

五月初五叫 “端午节”,端,“开端”之意,午,五月是十二支中的“午月”,故称“端午”。又做“端阳节”,因五月恰好是夏历,午时为“辰阳”,故而得名。又称“重午节”,“午”是“五”的同音,“午”“五”相重,所以也叫“重午”节。

 

五月初五亦称“五节(月)单五”,是所有月份之中最不吉利的日子,恰逢初五又是“月禁日”,即每个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为“月忌”。而初五是上半月,又在火辣的五月,自然就是凶中之凶了。这一天人们很少出远门的。另外的说法是如果有谁家此日生了小孩儿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就很“毒”。此“毒”克之意。据说要么毒父、要么毒母。假如孩子既是女孩儿,又加之时逢虎年,孩子会更毒,将来还可能毒子女。总之,五月初五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北方距屈原、曹娥、伍子胥等的传说地很遥远,因此,有着自己特别地端午方式。人们大都用芦苇叶包粽子,如果叶子是新采来的,在清水中泡一泡,洗净即可使用。倘若是储存下来的干苇叶,需提前将它浸入水中,待其完全湿透、发软方可使用。食材江米。将其放入水中,浸泡二十四小时,再与大枣一起包裹,也可加入红糖。当然也有包豆沙馅的等等。总之,人们在这方面是较为低调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有北方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五月初五这天,人们用五色线捆一绺艾蒿,挂在门楣上,用来驱邪。艾蒿,即“艾草”,它不仅可以治病,中医学上有“艾灸”之说,而且还可驱邪祟、蚊、虫,它“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香气。记得小时候,伙伴们常常掐几只艾叶夹于书中,在书里自然风干后,就是很好的“香片儿”书签儿。现在,我也时常信手拈来,以忆起儿时那天真、无忧的美好。

 

北方有“清明插柳,端午挂艾”之说。那为何要用五色线来捆艾蒿呢?传说五色线可避“五毒”,即蛇、蝎、蜈蚣、蟾蜍(我们这给它叫‘癞蛤蟆’,很恶心人的)、壁虎等。当然也可以用五色线拧成细绳,扎在孩子们的手腕或脚腕儿上面,以避免五毒靠近。

 

这一天人们喜欢去田地,更确切地说是路边,打“竹芽草”(打,用镰刀割、铲之意)。竹芽草,类似竹状,深绿色小叶,微苦,细细的秸秆一节节的。相传五月五的竹芽草是功效最好的。将它切好、晾干后,泡水喝,是很不错的绿茶呢。据说,糖尿病人喝了效果很不错。当然,没听说有谁考证过。但它却有祛火、清热之功效,喝下去有一股清清、淡淡、稍苦、自然中带点儿草草的味道,很是沁人心脾,你完全会觉得有股清泉从心底流过呢。

 

这时的柳条已长得很成熟了,不怕掐它的嫩尖儿了。人们掐下它,晾干,同样是泡水冲饮,在苦苦的味道中体验美美的享受,清火、降浊,很不错的。

 

北方的端午,不张扬、不热闹,但却有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其特有的、厚重的乡土文化。

 

几千年的端午,几千年的文化,生生不息,世代传承。传承着历史、传承着文明、传承着浓浓的亲情、乡情和友情,这就是中国味道的、最为朴实的乡间民俗。人们感受着它,品味着它,珍爱着它——心中永远的“端午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