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间民俗﹙一﹚

(2011-01-25 19:12:27)
标签:

休闲

民俗文化

乡村的风俗花样繁多,喜事如此,白事亦然如此。

前两天,我的一个亲戚去世了。一大清早我就匆匆赶了过去,先按约定俗成的礼节吊孝,然后就是陪同孝子一起迎接前来奔丧的各路人马,不仅如此,主家还托我帮着照应一些杂事。

白事是有很多礼数的,一般先给故去的人穿好寿衣,用寿被盖好,再放到单人床上,停在堂屋的中央,头朝内﹙北﹚,脚朝外﹙南﹚。然后,男女孝子披麻戴孝﹙子女为父、母居丧,要穿重孝,所谓披麻,即是把麻坯拧成绳子,系在腰上;戴孝,即是将二尺半见方的白布顶在头上,用白布条绑住,上缝一朵棉花,父母双亡的话,缝两朵棉花﹚分别跪在两边守灵——男左女右。假如有吊孝的哭灵,孝子们也要哭,帮忙的人﹙女管事儿的﹚看着哭了几声之后,就要阻拦“别哭了!别哭了!”至于真的想念,还是假想念,有流传至今的顺口溜“儿子哭,惊天动地,女儿哭,真心实意,儿媳妇哭,虚情假意,女婿哭是隔着门放屁﹙因为女婿吊孝不进屋门,要在门外连喊四声‘嗷号’,以代替哭﹚”,当然这种说法相当绝对。有的吊孝者或是孝子,用哭唱的形式来说明死者生前的不容易、以及如今阴阳相隔,自己有多么的想念故去的人等等,还有些不明事理的女儿,昏天地暗地哭老人在世时没享过福,怎样怎样……,这叫“闹丧”。因为农村的老人大都由儿子养,儿子继承家业,女儿嫁出去后,只是偶尔探望,多数这样,可女儿又是父母最知心的。其实“闹丧”于事无补,只能激化姑嫂之间的矛盾,甚至会撕破脸皮。

乡亲或是亲、朋吊孝,若想知道亡者是男是女,一般要看大门外挂着的索钱﹙用白纸剪成一条条的,死者有多少岁,就用比其年龄多一张纸的数量﹚男左、女右。传说,很久以前,有个男叫花子为了讨口饭吃,去一财主家吊孝,跪下就哭“天知道、地知道,我和死去的睡过觉。”结果是饭没讨着,还被乱棒打了出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家的死者是个未婚的姑娘。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随想
后一篇:顺便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