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富拉尔基区站前小学校
富拉尔基区站前小学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5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前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研究》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2012-04-09 09:29:47)
标签:

杂谈

分类: 幼儿天地

站前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研究》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小衔接”一直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而《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园自2007年建园以来,依托小学与幼儿园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做了大量幼小衔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国外来看,近年来“欧洲早期教育研究委员会”的历届会议上,有诸多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由美国早期儿童与家长协作会出版的电子刊物《早期儿童研究与实践》也有相关研究,2005年,欧洲早期教育研究委员会的一些学者还编辑出版了专门讨论入学衔接的电子刊物《儿童入学衔接》国际期刊,从国内来说,最有影响的是1990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原国家教委的合作项目,由朱慕菊主持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经过我们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幼小衔接研究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偏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衔接研究,忽视幼小衔接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教育思想的衔接研究,二是偏重幼儿园如何为入小学做准备而展开的较多,基于小学立场的研究却越来越少。同时在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形势也是不容乐观:1、幼儿教师的短期效应观念,为了大力挖潜,尽早尽快地做出所谓的成绩,而拼命地抓特长,反复片面训练幼儿某些方面,而废弃了幼儿基本素质,于是拔苗助长与压迫抑制并存,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2、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幼儿园教育要求与小学教育要求不同,幼小教师互不接触,幼儿在常规管理方面缺乏过渡期,进入小学阶段后,明显不能适应小学生活。3、幼儿教育过多渗透了知识内容,而忽视了更重要的育人的功能,从而带来了负面效应。影响了学生生命活动的质量。4、小学教育教学的方法、要求对幼儿而言是太突然,教者、学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距离带,不能融为一体。

二、课题的界定:

1、幼小:幼即幼儿园,小即小学,这里的幼小指幼儿园和小学。

2、衔接:事物首尾连接,指用某个物体连接两个分开的物体。这里是指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同时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方法: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4、途径:路径,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步骤、手段等。

5、本课题的界定:是指在进行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的实践过程中,对幼小衔接的方法与途径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使幼小衔接工作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同时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深入贯彻和实施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探索出家园配合、促进幼小工作衔接相关教育理论、途径和方法,创设出教育活动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幼儿能尽快、很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四、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我们幼儿园的全体教师团结奋进,教育意识新,业务素质强。课题负责人从事幼儿教育多年,对幼儿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课题组成员也是教育一线教师,具有研究课题的能力。学校教育教学设备不断优化,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园申请《幼小衔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是完全有能力的。一是我们有团结奋进、开拓进取、高瞻远瞩的领导班子。二是我们有一支教育意识新,思想品质好,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三是我们能够坚持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并切实保证了各项教育研究活动的时间,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四是我们有一定的硬件保障。我们各班教室配有电脑、电视机、录音机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加快了推进教育技术信息化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且本课题负责人是校长、书记、园长亲自主抓,他们都是有较高的组织教研教改的能力。参与人员也都是教学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课题的能力。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有课题负责人组织参与人员每周进行一次课题项目研究,上一节汇报课。资料设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卡片、实物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寻求幼儿入学前后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通过研究,寻求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3通过研究,提高一年级学生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性适应能力。  

4、通过研究,寻求幼小衔接中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5、通过研究,寻求幼小衔接中家长、教师的教育准备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转变教育思想,搞好教育思想上的衔接

2、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教师教学方式衔接的实践研究

3、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培养的衔接研究。

4、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衔接研究。

5学龄前后期至学龄前初期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变化。。

6幼小衔接中对儿童的训练、游戏活动设计。

7、幼小衔接中家、园、校三位一体进行配合教育的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幼儿班119名幼儿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学习、消化“研究方案”基础上,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2、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确定方法和分工,边实践、边研究。

3、采用文献法,收集有关的学习资料,作为借鉴和参考。

4、采用经验总结法,筛选和总结教学经验。

九、课题研究的时间过程以及保障措施

(一)准备组织阶段(20115月——201112月)

五月——六月:组织教师学习,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

九月:组织教师讨论,发现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十月:制定整体《幼小衔接的研究》研究计划。

十一月:实验教师根据幼儿园整体方案制定个人实施计划

十二月:明确本研究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23月——201312月)

2012年:

三月:1、实验教师制定阶段计划

2、在短时间里,让新入园的幼儿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3、组织幼儿园任课教师学习国家、省、市、区各级关于“小学

化“现象清查的文件盒通知精神

4、组织全体参研教师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

5组织全体参研教师学习并讨论《方案》中“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界定”。

四月:1组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座谈。

2、组织全体参研教师学习《浅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邀请区里的幼儿教育专家给幼儿家长进行一次 “如何杜绝小学化现象”的讲座

五月:1、组织参研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参观小学。

3、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

六月:1、组织参研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组织开展“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

3、作第一阶段小结,进行论文交流、经验交流

九月:1、制定阶段研究计划

2、发现小学一年级新生的适应困难,进一步探索幼小衔接的目标。

3、组织进行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老师进行优质课展示。

十月:1、组织全体参研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2、幼儿园大班老师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和小学老师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师主动衔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跟踪分析,不断反思,园校配合、家园配合、家校配合”等途径继续扎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十一月:1、组织参研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组织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教师座谈,深入讨论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

十二月:1、组织参研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组织开展有关的主题活动。

3、作第二阶段小结,进行论文、经验交流

2013

三月:1、实验教师制定阶段计划

2、在短时间里,让新入园的幼儿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四月:1、组织全体参研教师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

      2、总结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的打算

五月:1、组织参研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参观小学。

3、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

六月:1、组织参研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组织开展“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

3、作第三阶段小结,进行论文交流、经验交流

九月:1、制定阶段研究计划

2、发现小学一年级新生的适应困难,进一步探索幼小衔接的目标。

3、组织进行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老师进行优质课展示。

十月:1、组织全体参研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2、幼儿园大班老师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和小学老师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师主动衔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跟踪分析,不断反思,园校配合、家园配合、家校配合”等途径继续扎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十一月:1、组织参研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组织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教师座谈,深入讨论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

十二月:1、组织参研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组织开展有关的主题活动。

3、作第四阶段小结,展示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课题结题阶段(20143月——20147月)

1、实验教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解题做好准备工作

2、整理资料,全面展示参研教师的研究成果,学校将全力支持配合课题研究,并支付一切费用。

十、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

1、完成系列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教师每人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课题主持人整理一套完整的课题研究资料。这些成果,将作为参考,为关于下一届幼儿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2、通过实验研究,幼儿教师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形成一支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家长也能参与幼儿园共同合作,减轻幼儿心理负担,达到家园结合。

3、将此研究成果与其他幼儿园作交流,互相借鉴,为全区幼儿园和小学衔接工作奠定了基础。

 

 

 

 

 

 

 

《幼小衔接的研究》

 

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站前幼儿园

 

20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