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中读诗的男孩》入选【2018年河南省中考模拟第三次调研测试卷】语文阅读题。感谢!

(2018-05-29 08:28:08)
标签:

风中读诗的男孩

2018年河南省中考模拟

第三次调研测试卷

语文阅读题

感谢

分类: 阅读与阅读题
感谢黄老师传来试卷文档!
2018年河南省中考模拟第三次调研测试卷
语文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6分)
风中读诗的男孩
王举芳
  
  ①男孩十来岁的样子,站在风口,双手努力捏住一张纸,风声太大,把纸吹得哗哗响,我听不清他在读什么,男孩这样站在风口,好些天了。
  ②一天清早,我看见一个老大爷站在男孩身后,欲言又止,最后无奈而不舍地离去。
  ③一天中午,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子领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站在男孩身后,静静听男孩诵读完,女子用手轻拭着眼睛。
  ④一天黄昏,我看见一个老太太站在男孩身后,夕阳照在她的身上,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静止成一座雕塑。
  ⑤一个天上飘着毛毛雨的下午,我撑起伞,走下楼,在离男孩两米左右的地方停住脚步。男孩的头发上,雨滴凝成的水珠闪着光,清澈、晶莹。而我,除了细细的风声、细细的雨声,没有听到一声男孩的诵读。我的心里长满了疑问。
  ⑥“小南,下雨了,别读了,咱们回家吧。”是那个老太太。男孩太专注,没听到老太太的话。老太太用手指轻轻戳戳男孩手中的纸,男孩停止了诵读,抬起了头。【A】老太太轻抚去男孩头发上的雨滴,牵着他的手离开。
  ⑦接下来的几天,那男孩不见了。我的心里挤满了失落。因为少了男孩,风口显得那么孤独。我站在风里,学着男孩的样子,无声地诵读着……【B】忽然,男孩出现在我面前,望着我,腼腆地笑着。
  ⑧“你叫小南是吗?你在读什么?能给我看看吗?”我眼睛看着男孩手中的纸。男孩点点头,把纸递给我,上面是手写的几行字:“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我知道,这是《诗经》中的《凯风》,赞美的是母亲的辛勤、劳苦、明理。
  ⑨男孩接过我手中的纸,嘴巴一张一合地读了起来,我依旧没听到任何声音。
  ⑩“小南在给他妈妈读诗。”是那个老太太,“前几天生病了,在医院也没有停止给妈妈读诗。”
  ⑪“小南为什么非要站在风口读诗?”
  ⑫“他告诉我,风有翅膀,能把他的声音传到妈妈耳朵里。小南的妈妈,是我的女儿。六年前查出得了癌症,就毅然决然地跑到山区支教。这些年病魔好像忘记了她,她说是孩子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所以她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孩子们。可就在不久前,一场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席卷了她所在的小学校,她的身子躬成船状,护着身下的孩子,自己被砸晕,到现在还没醒来。小南听医生说亲人的呼唤也许能唤醒她,就每天为妈妈读诗,这首诗,是我女儿教给他的……”老太太说着说着泣不成声。
  ⑬“那小南为什么要默读却不出声呢?”
  ⑭老太太用力擦擦眼中的泪,好像要把所有的悲伤都吞到肚子里去:“小南,是我女儿初到南方支教那年,收养的聋哑弃儿。”
  ⑮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我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走到小南身边,与他一起大声念着:“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作者:王举芳,有删改)
7.请按时间顺序叙述“小南”和“小南妈妈”之间的故事。(4分)
————————————————————————————————————————
8.文中多处用了伏笔暗示小南是个聋哑孩子,请找出两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
9.文中小南是个怎样的形象?情节和内容简要分析。(4分)
————————————————————————————————————————
10.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段和第段中划横线的。(4分)
【A】老太太轻轻抚去男孩头发上的雨滴,牵着他的手离开。(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B】忽然,男孩出现在我面前,望着我,腼腆的笑着。(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参考答案:
7.①小南妈妈六年前得了癌症,跑到山区支教。②小南妈妈初到南方支教那年,收养了聋哑弃儿小南。③不久前,小南妈妈在泥石流中为保护山区的孩子被砸晕,至今昏迷不醒。④小南听医生说亲人的呼唤也许能唤醒妈妈,就每天站在风口为妈妈读诗。(一点一分,共4分)
8.伏笔:①“风声太大,把纸吹得哗哗响,我听不清他在读什么。”②“而我,除了细细的风声、细细的雨声,没有听到一声男孩的诵读。”③“男孩太专注,没有听到老太太的话。”④“老太太用手指轻轻戳戳男孩手中的纸,男孩停止了诵读,抬起了头。”⑤“男孩接过我手中的纸,嘴巴一张一合地读了起来,我依旧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作用:①暗示了小南是个聋哑孩子,使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②表现了“我”对小南的关爱之情。(句子2分,作用2分,共4分)
9.①有感恩之心,深爱妈妈:虽只是妈妈收养的聋哑儿童,但在妈妈昏迷时用自己的力量去唤醒妈妈。②顽强执着:不管天气如何,生病与否都坚持给妈妈读诗。③天真淳朴:坚信亲人的呼唤能唤醒妈妈,相信风能把自己的声音带到妈妈那里。(答出两方面意思对即可,一方面2分,共4分)
10.(1)“轻轻”和“牵”准确的表现了老太太对小南的体谅和关爱之情。
(2)动作和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小南为母亲读诗的执着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每个2分,共4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