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了这两部绘本,就只怕‘文言文’,不怕‘周树人’了。”某学生如是说

(2018-01-03 11:00:51)
标签:

杂谈

分类: 绘本分享
http://s1/large/0022AaqBzy7h56XNsHd0f

这是鲁迅作品改编的绘本。

其中,《社戏》出现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下册,《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出现于人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课本。

当然,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鲁迅作品远不止这两篇,即便是删节之后,鲁迅作品仍在中小学,尤其是中学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难怪会有中学生发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的慨叹。

不过,读了这两部绘本,学生们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有一位中学生在看了这两部绘本以后说,怎么不早让我看这两部绘本呢?要是我在小学看了这两本书,也许,我就只怕“文言文”,不怕“周树人”了。

周树人者,鲁迅是也!

这两部绘本,何以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呢?

http://s1/large/0022AaqBzy7h56Yazxj0d

鲁迅并不高冷,他也拥有和我们一样的童稚时代。

现在的孩子读鲁迅,总有那么几分隔膜,以为鲁迅是高冷的,难以理解的……这两部绘本告诉孩子,其实,鲁迅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童年,他也喜欢玩耍,掘蚯蚓,看社戏,和小朋友们撑船,享受无拘无束的快乐,甚至,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去偷豆……还有,想象中在深夜的海边捡贝壳,到西瓜地里拿着胡叉去刺猹……

随着画页的翻动,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将小读者带到一百多年前的鲁迅童年。尽管他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一样,但跃动于少年心中的童心与童趣是一样的,孩子们了解鲁迅,就像了解他们自己。鲁迅的童年对他一生的创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理解童年的鲁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孩子们上了中学后更好地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http://s1/large/0022AaqBzy7h56YKFKS4e

http://s1/large/0022AaqBzy7h56YA4lve5

身临其境感受鲁迅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少年时读鲁迅,总觉得他的语言怪怪的,奇怪中却有那么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你读下去,如:

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它们也百分之九十不识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我们所感觉到的怪怪的“鲁迅体”,实际上还是语言形式的隔膜。鲁迅的语言,带着他那个时代的特色,不过,孩子们进入到这两部绘本的世界,便能充分体会到鲁迅用词的凝练,还有洋溢与字里行间中的幽默与风趣,对于一般人看来怪怪的鲁迅句式,家长们还可根据画面所提供的情景,引导孩子有进一步的理解。这样的孩子上了中学,还会“害怕周树人”吗?

http://s1/large/0022AaqBzy7h56YnFj44a

http://s1/large/0022AaqBzy7h56YHjoWbe

走进鲁镇,了解鲁迅故乡独特的民风与民情

“鲁镇“是鲁迅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地方,《社戏》的发生地就在鲁镇,这里是他母亲的家乡,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鲁镇有出嫁的女儿回家消夏的习俗;还有,在小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就是公共的”,醇厚的民风与民情;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社戏”:看社戏前的兴高采烈与雇不到船的忐忑,一路上的风光,社戏开始后的台上与台下,还有深夜归来时孩子们的“恶作剧”……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俗画一下子缩短了今天的孩子与已经成为大师的鲁迅的距离。还有,《闰土》中的乡下生活,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小读者们的面前。了解一个作家先要了解他的故乡,了解他故乡的习俗与文化……这两部绘本,完全可以看作是孩子们了解鲁迅的最初的文学启蒙。事实将会证明,这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是举足轻重的。

http://s1/large/0022AaqBzy7h56YS9gZ51

了解鲁迅,先从读鲁迅的作品绘本开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