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幻想世界里,”换一换”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可以换很多的东西,这个故事里的换一换讲了些什么呢?我们听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老师怎么给我们讲读绘本《换一换》。
这个故事是说一只小鸡的,很小,应该是从蛋壳里孵出来没有多久,很嫩的黄颜色,叫起来是“叽叽”的声音。
现在小鸡对妈妈说,“叽叽”,我要出去玩啦!
小鸡就独自上了路。
一只小老鼠迎面走来,小老鼠的声音是“吱吱”的。
小鸡说:“喂,小老鼠,换一换叫声好吗?”
小鸡的意思就是他想“吱吱”,而让小老鼠去“叽叽”。
小老鼠说,好啊,于是小鸡就“吱吱”地往前走去,小老鼠“叽叽”了……
“吱吱”小鸡遇见了“哼哼”小猪。
“喂,小猪,换一下声音好吗?”小猪当然也是说好啊,于是小鸡就“哼哼”的走了,小猪成了“吱吱”。
小鸡遇到了青蛙,小鸡又和青蛙换了声音,现在是小鸡“呱呱”了,青蛙“哼哼”了。
“呱呱”小鸡又遇到了“汪汪”小狗,他们一换,那么就变成“汪汪”小鸡和“呱呱”小狗了。
小鸡遇到了猫。小鸡还没有来得及说“换一换”,猫已经“喵”的扑上来了,“我要把你吃掉!”猫很像一只凶恶的老虎,小鸡真是被吓了一跳,小鸡吓一跳的时候应该怎么叫呢?应该叫“叽叽叽叽叽叽”,可是它现在的叫声却是“汪汪”。
“汪汪汪!”小鸡叫道。
凶狠的猫以为这是一只什么奇怪的狗,吓得转身就逃,飞也似的。
这回小鸡未经猫的同意,已经把猫的“喵”换来了。他自言自语的说:“我跟花猫换了叫声了!”喵——喵——
最后小鸡回到家里时,叫出的声音是什么呢?
“嗯!”,是乌龟的叫声。
小鸡的妈妈是母鸡。母鸡妈妈看着小鸡说:“这孩子怎么了?”
这孩子其实没有怎么,只不过她学会的不是她的叫声,而是其它动物的叫声。“哼哼、呱呱、汪汪、喵、嗯”。
这本书这个故事是属于认知的,让孩子认识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叫声,但是它不像通常大人教的那样无趣。比如在教室里上课,指着黑板上的挂图说这是鸡,这是老鼠,这是猪,这是青蛙,这是狗,这是猫,这是乌龟。这些动物的叫声是叽叽、吱吱、呱呱、汪汪、喵、嗯。
“记住了吗?”
“记住了!”
不是这样教的,这样教没意思,虽然也能认识,但是认识的过程不生动,没有幽默感。
教孩子学知识都是可以在有趣的过程中进行的,是一种智慧的教育方式,这是很多年来,西方国家的儿童书籍受人喜爱和赞叹的原因,例如这本绘本看上去是一些简单的知识的表达,其实简单和丰富,和阅读的深浅有关系,如果你的阅读只是在浅处,那么浅处就是你的收获,你的阅读到达深处,那你的阅读也就更深更丰富了。
这本书除了简单的认知,同时也告诉你一个道理,小鸡出去玩,走在路上,就像一个孩子,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小鸡的换一换,不是为了换掉自己,而是学习的过程,他主动的学别人的声音,也让别人有了学习自己声音的机会,“换一换”学习了其它的声音,也丰富和强大了自己,要不原来那么柔软的“叽叽”声,那么细气的叽叽声,怎么吓得退猫的凶狠?换了学习了“汪汪”,就会“汪汪”了,要不然当猫扑过来的时候,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和孩子一起读这样的书,如果我们能够读得这样丰富,那孩子的阅读也就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