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当我们祭祀祖先的时候,往往会略带一份伤感。这时候,如何与孩子解释灵魂与死亡,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般到5岁左右,大部分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关于灵魂与生命的主题。很多孩子都会问到“人为什么要死亡?”“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
是回避还是直面?死亡对于传统社会是一种禁忌,但是,生命的本质就是有生有死。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死亡,从而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珍爱世界。
面对这样沉重的话题,不妨借助绘本来解释,让孩子了解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从而抚慰孩子年幼的心灵。
中国记忆清明节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以充满温情、人文、爱的故事为主线展开,立足于真实的民间生活,自然渗透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过节的习俗、过程等常识,以生活故事为主线自然渗透,实现了心灵启迪、传统文化学习等的融合。在阅读中既感受到温暖和爱,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唤起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这本书主要是让孩子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清明节需要做的事情。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它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有100万个人宠爱过它,有100万个人在它死的时候哭过,可是它连一次也没哭过,它先是国王的猫,然后又是水手、魔术师、小偷、孤老太太和小女孩的一只猫,但它活得浑浑噩噩,对一切漠不关心,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只属于自己的野猫,爱上了一只美丽的白猫,它才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
这是一部有关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没有感情地活100万年,不如心中有爱地活一次。你想活100万次还是有爱地活一次呢?我想有爱的人生即使短暂,也是完满和幸福的。
《我永远爱你》
当孩子幼童阶段时,对孩子来说,宠物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失去它们的伤痛,常让孩子揪心难过,不知所措。因此,陪他们阅读有关宠物死亡的图书,了解其他小朋友的处理方式,学习依循相同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伤痛。
这本《我永远爱你》在启发幼儿的“死亡教育”上是有很大特殊意义的,而且它让小朋友们懂得要及时向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这样当永别来临时就不会有悔意了。
《一片叶子落下来》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作者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讲述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文字简单,寓意深刻,最适合用来做生命教育的教材,献给所有曾经历生离死别的孩子,与不知该如何解释生死的大人。
书中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爱心树》
天才的绘本艺术家希尔弗斯坦以简单俐落的线条和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彩虹色的花》
早春,一朵彩虹色的花迎着阳光开放了。同样美好的是花儿的心情,她十分高兴,由衷地愿意跟每个见到的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蚂蚁、蜥蜴、老鼠……小动物们各怀心事地经过花儿。
花儿很慷慨地把自己的花瓣送给他们。季节变换,花慢慢凋零,被掩盖雪下。虽然她离开了,却给大家留下一片温情。冬去春来,生命轮回,乐于助人的精神会存留其中,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草莓》
本书刻画了蕴含着大地的精华、大自然神奇的作品——草莓。作者把草莓的长成和土地、雪、风、阳光、雨水连接在一起,描述四季是如何成就了草莓果实的丰美。
作者帮助孩子在知识性的认知外,增添了无穷的诗意想象,无形间增长了孩子们的视野和胸襟,展示了细小生物散发出来的力量。
《爷爷变成了幽灵》
小男孩艾斯本的爷爷变成了幽灵,因为去世前还有一件事情未完成,他只能继续在人间飘荡。一连四个晚上,艾斯本都和爷爷在一起,他们一同回忆快乐的时光、一起寻找未办的事情,最终明白:原来爷爷还没有和艾斯本说再见呢。轻声告别之后,爷爷安静地走了,而艾斯本也终于放下对爷爷的牵挂,开始用一颗平常心来怀念爷爷。
原来,死是这么平常,重要的是珍存美好的情感记忆。
《外婆住在香水村》
这是一本“疗愈系”的图画书。作家既是为了疗愈自己——失去母亲后的疼痛,也是为了抚慰那些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没有人可以陪伴你到永远,生命到某一个时刻总要放手,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可当事情降临在自己的身上时,疼痛往往还是不能控制。小乐的奇思妙想帮助妈妈走出了悲伤,这是故事最特别的亮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生命教育”图画书的重点。
《汤姆的外公去世了》
汤姆的外公去世了。开始,他不理解什么是“去世”,“去世”意味着什么呢?对孩子来说,了解和接受这一点,似乎太难了。从汤姆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死亡的理解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那似懂非懂的自白、那油然而生的悲伤,也欣慰地看到了那份释怀。对死去的亲人,我们有比哭泣更好的方法去怀念他们。生命有终点,但爱延绵不绝。
《爸爸的围巾》
故事讲述了一个失去爸爸的孩子在冬天围上爸爸的绿围巾后发生的事情。封面上,小主人公阿蒙围着爸爸的绿围巾,戴着的帽子遮住了大半个脸,他的双手紧紧握住绿围巾。阿蒙原本是害羞、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失去父亲后,他不断努力,心灵慢慢成长,变得独立、勇敢。……
《安德烈的愿望》
小男孩安德烈的妈妈“消失不见”了。妈妈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妈妈,头上别着小卡子,身上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安德烈怀念妈妈在的时候,是多么的幸福多么温暖……
安德烈被带到孤儿院,虽然有很多孩子,但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妈妈。还好有小伙伴乌瓦过来安慰他,乌瓦从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但他现在知道了,思念会让人伤心。
终于他和小伙伴乌瓦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他们在街道上,居民楼下呼喊妈妈,有很多妈妈从窗户内探出头来看他们,但没有一个是他的妈妈。
在圣彼得堡这座大城市,有成千上万的妈妈。可是,安德烈的妈妈在哪儿呢?这是一个关于离别、思念和梦想的感人故事。
《爷爷的肉丸子汤》
老奶奶过世了,留下老爷爷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老爷爷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有天早上,老爷爷一醒过来,就自言自语的说真想喝老奶奶为我煮的肉丸子汤啊。于是老爷爷决定自己动手煮汤。他想起了老奶奶煮汤时唱的肉丸子汤歌,决定按照歌里的材料和步骤,试着自己煮一锅好汤。但是,老爷爷一时实在记不起全部的歌词,每次煮好、尝了,总觉得味道不太对,只好一次继一次的慢慢回想整首歌的歌词,一次又一次的上市场买齐材料、试著重新再煮。有趣的是每回老爷爷煮完汤门外也会立刻响起小小的脚步声。老鼠啦、猫咪啦、小狗和小孩们,统统闻香而来,一起和老爷爷分享刚煮好的热汤。为了他们,老爷爷煮汤的锅子越换越大;老爷爷的家,也因此越来越热闹!
一本插图精致优美、故事温暖动人的绘本。
《我想要爱》
“爱”,对小朋友是一个抽象的字眼,我们可以借助故事向孩子传达爱的观念,教孩子们体会爱和被爱。
《獾的礼物》
充满智慧的獾离开了他的身体,也离开了所有的动物朋友,虽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诉朋友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头,大家不要为他难过。但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了獾,这对大家来说,实在是太难过了。直到春天的来临,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说着獾以前与大家相处的种种,大家的悲伤才慢慢抚平,因为獾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是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死亡是个很沉重的话题,獾死了,他也很伤心,不过他更多的是和獾的朋友一起回忆美好的过去,回忆獾留给朋友们的美好回忆。当孩子问起这个话题,有时大人的担心是多余的,家长很正常地解释给孩子听,告诉孩子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生命的尽头,都会衰老死亡,让孩子正确去认知。
《象老爹》
象老爹已经很老了,他就要离开老鼠妹妹,去大象天堂了。可是通往大象天堂的桥断了,只有老鼠妹妹能够修好。深爱的象老爹的老鼠妹妹会把断桥修好,让象老爹去桥那边的另一个世界吗?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故事记录了汤米和外婆、曾外婆之间的生活点滴,展现了祖孙三代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的生活,是他童年的真实写照。故事在一个有些伤感的过程中结束,汤米从和两个外婆的相处中,认识到了人生中的“老”与“死”,也感悟到了只要有爱,就能超越所有悲痛。作者把关于亲人的离世,关于丧失的体验,他就这样安静的讲自己的过往,却会勾起并疗愈我们所有类似的伤痕。对于所有有类似体验的孩子,这部绘本超级推荐。
《外公》
使用诗一样的图画,很温馨地处理了“隔代关系”和“生命光辉”这两个相关的主题,使“老年”成为可爱的生命现象,用“离去”阐释“死亡”。外公跟外孙女之间,人生经验的差异自然很大。外公所珍惜的,是“过去的美好时光”。外孙女却以认真的态度面对一个跟外公所经历的完全不同的“现在”。祖孙俩在一起,总想互相交换一些心得,但是因为所关心的事件不同,不能产生“交集”。有趣味的是,他们虽然不能产生思想的交集,但在情感上却是相连的,这就是亲情。伯宁罕用“消失”、“不见了”和“从此不再回来”来阐释死亡,他不希望“死亡”对幼小读者造成伤害性的震撼,这种态度是美善的。
《奶奶的护身符》
信宜幼儿文学奖得主刘旭恭经典之作,一本用生命保护生命的温暖之书。奶奶到山上给孙子求了一张平安符,符上写着:“五百罗汉交通平安”。从此,五百个罗汉总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小男孩。慢慢地,罗汉们越来越少了!直到有一天,男孩长成了少年,他独自坐火车到远方去的时候,列车失事了,仅剩的一位罗汉摇摇欲坠,少年抱起罗汉冲出车外。罗汉最终却化为灰烬飘上了天空……少年将护身符解下,用手细细抚摸。他遥望远方天色的光亮,开始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
《爷爷的红脸颊》
一本故事性淡,抒情性强的图画书。书中借活泼、开朗、乐观的爷爷对孙子讲述自己小时候及长大后做的一些事情,表达对生活的处理态度与生命的感动情怀;孙子在爷爷的“爱与分享”中,也体会到“爱的传承与连结”,虽然爷爷已经不在世上,但他仍然认为他们会永远在一起。本书细腻地表达了祖孙间温馨的关系。爷爷的“红脸颊”,象征“爱与分享”,爷爷走了,孙子在怀念爷爷时,发觉自己脸颊上也“红红”的了。主题就从这“红脸颊”的传承上暗示出来。爷爷用一个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满足孩子爱梦想的天性。孩子跟爷爷之间所拥有的浓浓情感,让人感动。
《小伤疤》——爱是生命的延续
《小鲁的池塘》——同伴的离逝
《祝你生日快乐》——关怀生命的动人故事
《当鸭子遇上死神》——一场生与死的对话
《夏洛的网》——爱·友谊·生死·价值的经典
《生命的故事》——在历史的舞台讲述生命的历程
《长大做个好爷爷》——生命是一件珍贵的礼物
《苏菲的杰作》——细微与坚韧的生命故事
《温情的狮子》——失去亲生父母孤儿的重生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用时光来抚平痛苦
《爸爸》——用爱的智慧培育柔软的心
《安德烈的愿望》——关于离别、思念和梦想的感人故事
《我想要爱》——唯有爱能使个体相互联结、相互温暖
《大象的算术》——人生意义的哲思
《我等待》——一根红线串起人生的片段
《风到哪里去了》——美丽的万物循环链的礼赞
《爷爷的天使》——善心善举·感恩生命的每一天
《给我的孩子讲死亡》——衡量死亡又不低估
《强强的月亮》——献给孩子的勇气之书
《鸟儿在歌唱》(青蛙弗洛格系列)——生命只有一次
《奶奶的青团》——绿色点染出心灵的记忆
《小鱼的春天》——最美中国清明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