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3岁宝贝的阅读和培养

(2017-01-12 12:55:32)

一、宝宝阅读习惯的培养。

早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听看说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慢慢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研究表明,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今后可以避免出现上学以后每个字都能念,但是一句话或一段文字的内容他却无法连贯起来加以理解的现象。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供孩子学习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使他终身受益。 

03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宝宝23个月的时候,进入视觉、听觉发育的关键期,所以早期阅读就可以尝试着开始了。

从宝宝出生到6个月大时,每天为宝宝朗读专家指出:培养儿童良好阅读能力的惟一重要途径就是为儿童朗读,而且要从宝宝一出生起就这样做。这个阶段的目的不是让宝宝听懂所读的内容,而是让宝宝熟悉父母的声音,习惯看到书,产生对书的兴趣。

23个月 培养宝宝的追视能力 

2个月以前的宝宝视觉分辨能力和视觉敏感度比较差,这时他可能会对颜色对比强烈、条纹状的图形感兴趣,我们可以选择黑白靶心、棋盘图形给宝宝看。看的方法是:宝宝仰卧位或斜靠位,图片在宝宝正前方,距眼睛25厘米。在宝宝注意的时候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扩大宝宝的视角,也可逐渐加快速度,让宝宝对图形感兴趣。 3个月的宝宝视觉分辨能力增强,所以喜欢一些颜色鲜艳的东西,可以让宝宝看一些单色单字的图片。另外可以用宝宝喜爱的玩具在宝宝眼前20厘米处缓慢移动,经常练习,观察宝宝的视线是否跟随运动;带宝宝到户外,观看活动的物体,譬如,奔跑的小狗、滚动的皮球、行驶的汽车等等,由此可以训练宝宝头颈运动和视觉协调,为早期阅读做准备。 

48个月 训练宝宝专心注视的能力 

家里的各种物品用具都可以成为宝宝的阅读对象。譬如,大部分宝宝会对家里的电灯产生兴趣。你可以熄灭灯,说,再打开灯,说,让宝宝慢慢习惯于声音和物体相联系 特别提醒——注意选择光线柔和的有灯罩的电灯,避免光线直接刺激宝宝的眼睛。

8个月以后(也有更早的孩子),及时发现早期阅读的迹象 

一般宝宝这个时候开始,会逐渐显现出对阅读发生兴趣的迹象:喜欢抢爸爸妈妈手中的报纸或者书,经常拿着报纸或书本摆弄(可能是拿倒的,可能是抚摩拍打,甚至又撕又摔),时常模仿大人读书看报。出现上述表现,宝宝的书面阅读才真正开始。

814个月,开始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 这个时期,图片是宝宝主要的阅读材料和内容。 给宝宝读简单的图画书,教宝宝认识画中的物体和名称 爸爸妈妈不需要给他讲述完整有情节的故事,只需要把一些图片的特征,用生动夸张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是红色,这个是圆形,红色的圆形这是小狗,小狗汪汪汪! 这个时候,你的宝宝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且嘴巴、眼睛和小手都是他探索世界的工具,看书时宝宝可能会手忙嘴忙,拍拍打打,嘴里咿咿呀呀,很乐意“说话”。

推荐图书有1、布制图书和塑料图书。不仅可避免被宝宝撕坏,还可以定时清洗消毒,是这个月龄宝宝的理想选择。 2. 附有实物的图书。可以具体而形象地帮助宝宝认识身边的事物,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让宝宝充满好奇,培养阅读兴趣。譬如,刷牙图书,打开书页,里面就真的会有小牙刷和牙膏,让宝宝亲眼看,亲手摸,亲身体验。 贴心叮咛:这个时候的宝宝,什么都喜欢往嘴里塞,印刷品上的彩色颜料可能含铅,千万小心。 

1524个月 着手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 每天定时给宝宝讲故事。可以为宝宝读读简单故事情节的图画书 在这个阶段,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扩大词汇量,发展宝宝的情感,如善良,注意他人的感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宝宝在这个阶段的词汇量应从2~3个扩大到250个左右。每天和宝宝一起阅读至少15分钟,朗读时用手指指所念的文字,(笑:不是教认字),目的是让宝宝理解,每个文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可能都会让你惊叹。对着图片,可能有的宝宝会问:小狗怎么啦? “小狗病了”.....爸爸妈妈可以适当给一些提示。 温馨提示:16个月以后,宝宝的小手才会翻书页,这个时候开始阅读纸质的图书比较合适。另外,宝宝自己自由翻书时,一定要确保他读书的光线合适。 

2436个月 培养宝宝主动阅读的习惯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词汇量应从250个增长到1000个左右,并能组织简单的语句。在为宝宝朗读的过程中,可不时停下,鼓励宝宝猜猜下面的情节,或针对故事情节提问,让宝宝回答。还可以利用画面教宝宝识别颜色、学习计数、认识简单的文字,例如,面对熟悉的画面,家长问:小熊的衣服是什么颜色?”“树上有几只苹果?等,都会引起宝宝浓厚的兴趣。 

每天除了给宝宝讲故事,还可以增加宝宝自由翻书、自己阅读的时间。一方面可以让宝宝对已经讲过的故事有一个重复学习的机会,另一个方面可以培养宝宝的自信和自主意识,让他体验到自己读书的快乐和成就感。到了后期,还可以鼓励宝宝自己编故事。

特意提示父母,为宝宝朗读是一种艺术。平淡的声音和表情不容易保持婴幼儿的注意力。相反,朗读者声情并茂,该加重语气时加重语气,这样容易牢牢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读书的兴趣。

二、顺利渡过撕纸敏感期”。

 一般来说1岁左右的宝宝会有段时期非常喜欢撕纸,这里面应该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因为孩子的手指灵活度和力量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撕纸能够让孩子不断感受双手相互对抗的感觉,并通过撕纸这个动作不断强化自己对手指的操控能力;其次,破坏性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再创造,当孩子新奇地发现通过自己的手能够完全改变事物的形态,这种创造到来的成就感会让孩子乐此不疲。也就是说,撕纸是一件非常正常而且必须满足孩子的事情。也有妈妈会担心,如果孩子撕书的形为不制止的话,孩子养成了不爱惜书的习惯怎么办?我想就这个问题分两方面来谈:

 家长不让孩子撕书,有时是觉得书价格也不便宜,撕坏了不就浪费了吗?这完全是一种以社会价值标准来介入孩子成长规律的想法。当然,其实爱书如命的我也是舍不得让孩子撕书的。可以找一些能能够撕的不用的纸来让孩子度过撕纸的敏感期。当有一天,孩子厌倦了撕纸游戏,成功过渡了这个阶段,亲子阅读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而针对让孩子撕纸会让孩子养成不爱惜书的习惯的担忧,孩子天生就是完美主义者,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孩子会非常爱惜书的。可以参考的方法是,当孩子完全渡过了撕纸敏感期后(也就是孩子不再喜欢把纸撕成一小条或小块儿时),如果孩子把书撕坏了,那么我们就带着孩子一起来补书,用行动来告诉孩子:书是应该爱惜的。

三、孩子静不下来看书怎么办?

 这几乎是每一个2岁前孩子妈妈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两点:

 2岁前的孩子是怎样的状态?从孩子开始能够爬行开始,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展开了。每一件东西都是新鲜的,每一次探索都充满了新奇,每一次接触都是可贵的体验。孩子就在不断的活动中感觉、体验,在活动中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所以2岁前的孩子,除了睡觉的时间,基本很难停下来,这是孩子发展的正常现象。

 2岁前孩子亲子阅读的目的是什么?2岁前亲子阅读无非就是一项亲子活动,让宝宝坐在爸爸妈妈怀里享受图画和父母慈爱的声音。同时,建立起 阅读是一件好玩的事情的初步认识,为2岁后真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打基础。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知道2岁前的孩子无法安静地听故事看绘本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也可以知道能不能看完整本书、听完整个故事对2岁前的孩子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曾经有一位妈妈告诉我,她为了让几个月大的孩子听完整本书,把孩子牢牢固定在怀里……我一听,吓得不轻。培养孩子的兴趣不容易,要破坏孩子的兴趣却很简单,你只需要强迫他就可以了。

 认识到了、心态调整好了,我们就可以抱起孩子、拿起书开始讲。如果孩子根本不理会,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拿一本绘本来津津有味地读出声来,孩子就很容易被引诱过来。

 才翻开讲了一句,孩子就又跑开了,没关系,至少跟他讲了一句。

 孩子根本不听读,就把整本书翻来倒去,没关系,至少孩子对书有点兴趣了。

 所以,亲子阅读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我们只是把它仅仅作为一种亲子互动来做,来坚持下去,即便今天只读了一句话又有什么关系呢?总有一天孩子会发现绘本中藏着那样多好玩的事情,总有一天孩子会要求你再读一次。

四、正确认识孩子阅读的重复性。

孩子对于喜欢的图画书总是百听不厌,即使孩子对某一本书的重复要求达到了让爸妈痛不欲生的地步,也不要对孩子说:刚刚才读过,要不厌其烦地为孩子朗读。即使是同样的故事,每次朗读的语调不尽相同,而看图画的角度也不一样。在重复听讲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深入了解故事的奥秘,进而引发对其他书本或文字的兴趣。也有人会说:为啥不换一本呢?因为重复阅读对于低幼孩子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主要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安全感0-3岁的孩子什么最重要?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才会有能力去关注自己内在的发展,而不必把焦点转向取悦、获取外在事物上。重复阅读可以给孩子安全感,当我们读到第一句话,孩子就会知道下一句是什么,这种熟悉让孩子觉得安全、稳定。

成就感。因为重复,孩子可以基本掌握书中的语言,甚至可以在父母不经意的情况下讲出来,而这其实就已经是自主阅读的第一步:熟悉语言。当孩子处在学习语言最敏感的时候,重复阅读就像生活日常用语一样,可以提供一个让孩子模拟的机会,而且在高品质的书籍中学到的语言一般都是比较柔和、美妙的。

所以,我认为在孩子没有要求换书的情况下,即便读的想吐,爸爸妈妈们还是相互坚持下,继续重复重复再重复吧。

五、阅读需不需要读原文?

绘本原文带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脱离原文的解说无疑打破了这份流畅。如果说两岁以内我们可以挑出他感兴趣的一句话或者一幅图来讲,那么两岁以后的故事绘本,这样割裂式的解说,破坏了孩子对故事的完整理解和安全感,而且我们也不能把一个故事讲一半就放下,这也破坏了孩子在听故事过程中的逻辑性和专注力。实在需要解说,可以在读完原文之后进行。

六、书籍的选择。

孩子的图书种类繁多,家长也乐于为孩子购买。在许多家庭,图书和玩具一样成为了孩子的宠物。但是,许多家长在给孩子买书时目的性不强也很迷茫。在不少人看来,孩子爱看书是好事,但对什么样的孩子、多大年龄看什么书并不一定十分了解,买书时也不多加考虑。总结育儿专家说的:一是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选择书。比如2-3岁阶段,是认知的敏感期和对情绪体验的开始。二是选择宝宝感兴趣的书。这样才会让宝宝和书结下不解之缘。不适当的书,就如同不好吃的食物,不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因此选书时一定要考虑到宝宝发育特点,根据不同的发育敏感期为宝宝选择相应的图书。

 6个月以内宝宝的爸爸妈妈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只需要选择语言优美的读给孩子听就好;宝宝想看的话,也可以提供一个面画和谐、冲击力不强的读物给孩子看。

 6个月以上渡过了撕纸敏感期的孩子就需要提供一些高品质的低幼绘本。

 首先,对于实物类的,比如颜色、动物、食品还有其他东西,尽可能进行实物认知,再提供给孩子认知类的书籍或者图片,可以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上全面认识,比单纯的画面认知更好。

 其次,选择和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绘本,情节简单,语言简短而有重复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 

七、2-3岁孩子应具备的认知内容:

身体构造:眼睛、鼻子、嘴巴等

常见的水果与食物:苹果、香蕉、西瓜、饼干、青菜、玉米等

日常生活常用的物品:毛巾、筷子、碗、牙刷、杯子等;

常见动物:狗、猫、牛、马、猪等;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船、火车、公交车、自行车等;

大自然:太阳、下雨、树、花、月亮
时间:白天、晚上
生活规范:排队、洗手、打招呼、不可以打人、不可以乱丢垃圾、玩具玩好要收拾、道歉、把物品归位


孩子们的阅读,最终是为了读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一个孩子在绘本中的感受越多,在生活中的感觉就更敏锐,更容易体会到自我的存在;他在绘本中的体验越多,在生活中的观察就会越详细,世界在他眼中就越精彩;他在绘本中了解的词汇越多,他对这个世界的描述就更准确,对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就更清晰。他对自己周围生活的表达和描述,很多语言和词汇都是从我们口中得到的,而当我们语言词汇并不是那么丰富时,借用图书就是给我们最好的一种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