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大学 |
前一阵子大家都在忙着报考研辅导班,我静坐旁观。大家说我镇静,其实这只是表面。内心的汹涌澎湃不愿表露了给人看,只惨淡淡笑一下,说,不急。这句话更是得了风范之名,不免汗颜。
我只因四处踌躇。
当前的考研热只是一种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的形势,说到深造,恐怕也没有许多人是想在学府里高深一下才作如此打算的。话又说回来,接受了更高的教育思维方式会与现在有所不同,社交的圈子也自然不同,如此生活的种种方式也会有所改变。而对我,直接一点来说是将来的就业高度,或者更直接一点是将来的薪水的数目也将会因为未来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大有改观。间接一点来说,对我写作的影响也会是不容忽视的。想到如此多的美事,也不好马上乐得去交辅导费。学校的选择是个大问题,将来能不能如愿读书也是个大问题。再者,读完了能对未来有多大帮助也是个未知数。请教些过去人,答案无非两种,且各持道理,于是更加为难起来。
就业的压力与考验的压力不分伯仲。英专的学生大抵被扣了一顶硕大的帽子,上书“文人”。而社会上又响亮着“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口号,在校园里躲着还可酸臭一把,可一出校门便抬不起头来。无非选择再钻进学校,培养一下未来同我们一样无所是处的英专。我不免生疑,前两年的英语热如今怎缓了风波,慢了声响,没动静起来。
再说,就该是考公务员了。且不谈黑幕等等的政治弊病,单看申论上那些繁琐晦涩的条条框框,完全的抹杀了文字的美感,在我这里就通行不过。放下申论拿起行政能力测试,素来爱做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于是兴致大发,总要在每天拿出些时间玩玩,目的也全在娱乐。如此一来,公务员这条路还没有真正封死。只是,想到未来,一个学语言的整天要跟些政治性问题打交道,不免打怵。我一向奉行“文人不从政”的理念,可又想,现在只因酸腐就把自己归到文人的行列未免有些自恋。想着乐出声来,原来我是可以走这条路的。一学姐说,我院考公务员率大约1%。这次我就真的是没有出路了。
踌躇之余又想起当年填报志愿的鲁莽,懊恼不已。好好的一本理,调剂到这里成了二本文,就埋怨起命来。
我又是个极相信命运的人,总觉得世上的任何事都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不知道知是不是信佛的前缘。千变万化的世界,我们总在寻找改变,寻求生命的革新。可当真正走上自己想走的路时,仍然也是单程,只能遇见这一些人,经历这一些事,没有回头路,这不是注定是什么。
胸中疑闷。
于是现在,我以文字为出口,寻找生命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