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贵州黔东南瑶族生活白裤瑶的真实生活董蒙村拉片村原创图片刑警视觉李学忠 |
分类: 刑警视觉·本人原创 |
·1·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因当地男子都穿齐膝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及贵州省内,“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但是,与此同时,“白裤瑶”基本上也是一个与世隔绝、与人类文明相疏离的一个民族。在这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土地上,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给自足、缝纫织补,体味着人世间最为简单、素朴的快乐。逢年过节,他们也会亲友团聚一堂,鼓瑟吹箫、载歌载舞,这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亮色。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个淳朴而神秘的少数民族“白裤瑶”,一起去体悟那份素朴的美好。
首先,最让外界人感到惊异的是当地年轻小伙竟然烹饪老鼠。白裤瑶的小伙子们平日里最爱吃的美味佳肴就是烧烤这些从山上逮回来的老鼠。这些年轻小伙会根据老鼠喜于夜间活动的特点,每天傍晚就把捕鼠夹安放在房角屋后、村边寨旁、四角地尾或荒山野岭,布下天罗地网。第二天收鼠夹,每次少者得三、五只,多者得四五十只老鼠。若本村寨范围的老鼠捕光猎尽了,就利用空闲日子,背着口粮,挑着一百多把鼠夹到别的民族、别的乡,甚至到外县、山上去猎捕,也常常满载而归。从外面逮回来的老鼠,首先要经过去毛、开膛等工序,然后需用铁篦子串起来,就像烤虹鳟鱼那样把老鼠烤熟了再吃。我们听到当地村民们的评价:“味道好极了!”
上图为一只成功“脱毛”的老鼠。下图为白裤瑶的小伙子烹饪刚捕获的老鼠的情景,他们脸上洋溢着那份难以掩饰的收获的喜悦。

·3·
下面图片为白裤瑶的小伙子正在给老鼠“褪毛”的情景,他们一边劳作,一边谈笑风生。据当地小伙子讲,“褪毛”是一个极为麻烦的过程,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不过,他们并不觉得工序繁琐。看来,白裤瑶的小伙子不仅十分勤快,做事还很有耐心,也很细心,这可真是白裤瑶年轻姑娘们的福气。据说,相亲时,如果哪个小伙子家里囤积的老鼠越多,就越能证明这个小伙子的勤劳干练,当然相亲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

·4·
·21·
图23—26,这个手拿芭比娃娃的女孩子有两个名字,一个叫“谢小花”,另一个叫“岑春丽”。不知为什么,她只跟我说她叫“岑春丽”(也可能是由于特殊的身世原因,不方便对外人提起吧),是她身边的小伙伴告诉我她还有另一个名字的。小春丽今年九岁了,到现在还没有上过学。看到她单纯的、怯怯的微笑以及略显空茫的眼神,我忽然间觉得好心疼。我在想,如果可以接受学校教育的话,小春丽的微笑,会不会更灿烂一些。

·24·

·25·

·26·

·27·
图29,暮晚时分,是呵,“日落西山鸟归巢”,这个背竹篓的女孩也在赶着牛群回家啦。结束了一天的放牧,回家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其实,这组白裤瑶的片子,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年轻小伙子的勤劳、热情,以及那些十几岁的孩子纯真、懵懂且略显空茫的眼神。那些美好都很简单、素朴,丝毫没有现代商业冲击下那种喧嚣、浮躁的气息,但是这种简单的美,却还是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心疼:如果白裤瑶的孩子,可以像所有同龄的小孩子一样,接受知识、接受教育,那该多好啊。我也相信,知识将会带给这些孩子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真诚地祝愿,那些“白裤瑶”的孩子可以尽早地像都市里同龄的孩子般,在年轻的岁月里,尽情地吮吸知识的甘霖,从而可以无限欢畅地拥抱本属于他们的青春快乐。我也有理由相信,这一天终会来临的,但也许,还要等很久吧。
(瑶族舞曲 · 回声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