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屯溪老街旅游摄影原创刑警视觉 |
分类: 刑警视觉·本人原创 |
屯溪·老街
·1·
·2·
屯溪老街起源于宋代,距今有千余年历史。老街全长约一公里,两旁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的徽派雕花建筑。老街位于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区中心,西起明建横江石拱大桥--镇海桥,东止牌坊碑记,全长1273米,宽4.8--7米。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闻名。保存完好,店铺鳞次栉比,房屋檐口挑出80--100厘米,可避雨遮阳。屯溪老街有古玩店、玉器店、字画斋、文房四宝铺、徽派餐厅、食品店,古意盎然。屯溪老街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江,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3·
屯溪老街历史悠久,屯溪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就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出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被称为“宋城”。元末清初,一位名叫程雄宗的徽商在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茶号林立,街道从八家栈不断延伸,形成老街的规模。如今步入老街,依然宛如到了宋明朝代。街道狭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中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构成鱼骨架状,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铺多为几进,狭窄幽深,但是内有天井采光。整个建筑体现了典型宋明徽派的民居风格与特征,所以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4·
屯溪老街起于宋代,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徽州物资集散中心。老街店铺,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建筑高仅两三层,多为木穿榫式结构,石础、砖砌、马头墙、小青瓦、徽派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华丽高洁。老街路面均用赭色的大块石条铺成,雨后纹理清晰,洁净如画;人行其上,无喧无扰,空灵悠远,俨然回到古时,引发无尽的遐思。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维宗的徽商在屯溪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除部分自营业外其余作为客栈,招徕客商,存放货物,促进了山区与外界的物资交流;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各类商号相继开放,街道从八家栈逐年抽东延伸,形成老街;在民国初年,黄山屯溪老街已有“沪杭大商埠会”。
·5·
·6·
·7·
·8·
·9·
屯溪老街依华山、伴新安江,空间景观特色依托于城市与自然(山与水)环境的有机结合。山、城、街、水呈平行的带状结构,老街又是城市最活跃的部分。通过3条马路和18条巷道与山水相沟通,如鱼骨式形态,同时将山水景观引入城市和老街。新安江是屯溪的母亲河,河水清澈,人们常常在河边垂钓;华山树木葱郁,是人们晨练、游玩的公园。屯溪老街人来人往,一派生机盎然。
·10·
·11·
·12·
老街东口大名鼎鼎的美食人家,菜品一流,价格实惠,餐饮环境更具当地徽派风格。
·13·
·14·
·15·
装卸家具的老者
·16·
·17·
·18·
·19·
·20·
周老记烧饼的第四代传人,正在现场制作烧饼。
·21·
·22·
原汁原味儿,地道的老街民居。
·23·
·24·
·25·
著名学者叶显恩曾著文称,原徽州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并具有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即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范。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26·
·27·
·28·
·29·
漫漫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