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小升初点招为何迟迟未开始?

(2020-05-09 16:38:30)
标签:

教育

分类: 北京小升初

点击领取>>>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题、语数英笔试面试试题、简历模板

今年海淀区民办校招生计划、招生方案、招生方式等,公办寄宿招生计划,登记入学名额等都未发布,这些才是今年的重点。

为什么迟迟未动?在疫情的影响下,大后天初三要开学了,现在jw各方面主要精力还是要确保两三年级开学平稳,这几天出细则的可能性不大,还需要耐心等待。

那么机会在哪里?这几天家长们投简历是否有用?

长期关注老马的便知,今年不受寄宿摇号政策影响的公办校还有一些是依然可以点招的,这些并没有什么影响,比如SY体系综合素质优异,至于用何种方式选拔,还不得而知,如果非让说,那简历应该是很重要的一环,往年各学校除了公开的考试之外,简历是必备的一环。

在机会减少,学生增多的情况下,今年难度确实较大。今年点招开始的时间可能会非常非常非常晚。

今年海淀区发布的政策其中一条是民办校、公办寄宿、登记入学同一天摇号。 

据马路边报社报道,填报志愿在5月25日前后开始,三种入学方式10个志愿,瞎说的,别太当真。

那点招什么时候开始呢?排除了家长焦虑情况之外,这个问题其实自己也可以分析分析,怎么也得等小学高年级开学,几所初中学校已经通知家长“暂定”5月25日开学(这个日子是在初三开学后的2周之后),让家长和孩子准备好开学,而且有的学校已经开始演练开学场景,为开学做好准备。

所以最重要的活动,在摇号之后开始也很正常哈。这也符合往年的节奏,就是时间晚了,去年点招是在登记入学临近结束的时候才有大批量开始的,不过因为没有疫情的影响,在月初就断断续续开始了秘密点招,今年这种概率是比较低的,对于学校而言没太大必要惹事儿,而且一届生源对学校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大不了三年后不公布中考成绩就是了,反正现在也根本不让宣传……

而据马路边另外一则报道,附中旗下民办也是具备一定自主性的,但比去年要小太多。民办校今年接收一线医护ZB的名额是10%,而很多医护人员并不知道这个如何操作,这就有遐想空间了哈。而且民办校面向社会招生人数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至于最终公开的是何种细节,个人认为是只公开部分名额以及录取方式,至于自主的那一小部分,面上是看不见的。

那么像海外这样的民办校有自己的小学,前几天做了统计,只要是同意直升,可以在本部初中就读(之前是说可能被协调到京北校区)。

公办寄宿的名额其实一直不多,这两年只有一千多个,只要是六小强登记入学的名额不暴增,那么就还依然有很大的空间

海淀区民办校保留了一部分外区名额,大概率也是要摇号方式入学,而最大的未知因素就是如果都是6月9号(朝阳区也是这一天)出结果,那么海淀区还是要早一点,这样才不会出现被两个区同时录取的情况。

这几天家长们最关注的是跨区、跨片问题。跨区今年难度比往年要大很多,而且办理跨区时间早,摇号、点招时间很晚,给跨区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民办校由于有全市招生的少量名额,如果有机会被民办校录取,无需办理跨区名额,如果办理了跨区,那被录取的几率会稍大一些(民办校以录取本区学生为主),十一学校、华夏女中之类具备全市招生资质的学校,也无需办理跨区(对本区招生的比例也要高)。

跨片问题,在海淀区其实没那么复杂,因为各片区的区别并不大。有两点注意事项,一是两个片区之间的学校更倾向于去哪几所,如果不清楚,那是家长对各学校还不了解,可以参考去年的文章:海淀小升初白皮书--择校工具。

二是两个片区内最差学校的对比,登记入学中签的概率较低,大派位掉坑的机会较大,所以也就是对比最差的两所学校这样看哪所更能接受一些,基本就有答案了。

这样的小升初其实真的没啥意思了,一年比一年难,只不过对奋斗了好几年的孩子和家长会心有不甘。

所以建议五年级家长,五年级如果未能上岸,六年级就可以在课外学习初中了,无论初中最终去了什么级别的学校,只要可以保证在校内突出,这样进入好高中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最后分享一个好消息,人翠今年开始招收小学部,在高中部边上,首届招收4个班,不出意外的话可以直升人翠初中,这对于今年周边幼升小的家长来讲也是一个利好消息哈。

获取完整版方法:

1.点击链接 : https://jinshuju.net/f/EwNEzD 

领取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题、语数英笔试面试试题、简历模板,填写姓名、电话信息后即可跳转百度云盘地址,免费获取。

2020北京小升初各月升学事件盘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