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中考校额到校深度解读

(2020-04-09 15:05:17)
标签:

教育

分类: 北京中考

 

北外附校,民办校里面目前为止唯一接受大派位的学校,免学费,且有校额到校的名额,不过数量有点少哈,12个名额,小强有6个名额,不过只有一个大派位的班级学生享受。

57中,一所不同于其他普校的学校,目标本校的家长要做好留本校高中的准备,学校1+3项目针对本部学生招生人数过百(每届120人),基本都是初中部成绩突出的学生选择。所以能接受直升本部高中,可以选择此学校,当然高中部的成绩不逊色于区重点高中,每年都有进入清北的学生。

51个校额到校的数量已经算比较多了,粗算一下,一届一般是10个班,3个英语实验班,3个数学实验班,实力最突出的英语实验班的学生大多会选择直升。而放弃直升的学生还有校额到校政策支撑,所以往往此学校享受校额到校的孩子的成绩都相对一般。

海淀实验,比较普通的学校,不过仍有可取之处,由于校长的原因,有5个直升民大附中高中的名额,比较难得。51个校额到校名额比以往有所下降。

如果模拟成绩比较突出签约高中钱学森班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钱班的平均分在620左右的水平。

育校,普校里进步最大的学校,主要是得益于本部顶尖生源的留存,对于小升初家长,机会太少,去年没有择校机会,只有大派位,而且内部学生都是在5+4直升,提前学初中知识。

所以选择初中的时候要和高中部分开看,但是也要考虑集团校的因素。

首师大二附中,在被集团化后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其最强班型“成达”班都是进入之后分班考试决定,2个班接近90人。直升首师大附中高中部的学生几乎都来自于成达班,被点招进去的学生几乎考入成达班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56个校额到校的名额也不低了,成达班的孩子在集团签约以及校额到校的支撑下,出口也是不错的。

首师大北校区,目前还没有毕业生,2019届有减招一个班,整体而言中规中矩,新学校的师资配比一般是一小部分老教师带领一批新教师,不过此学校最的优势是初二结束后可以直升首师大附中高中,名额在30~40人。

48个校额到校指标再加上本部直升的人数也比较可观。

知春里,被中关村收编,不过区重点初中的分校貌似还没有很大起色的。校额到校44个对于升学率本不高的学校来讲,不算多。

人翠,近几年口碑逐年上升的一所普校,在被人系收编后进步明显,不过限于点招生数量限制,成绩基本是靠第一层实验班支撑。

不同于57中的地方在于不强制签约本部高中,实际学校也有1+3项目。去年中考成绩达到海淀区2000名以内的学生有32人(178人中考),这些孩子凭借裸分也是可以稳稳的六小强,所以42个校额到校的名额竞争还是不小。

十一龙樾,海淀北部网红校,其理念比较前卫,被称为一所来自于未来的学校。如果孩子自主性较强,这所学校在海淀区北部比较值得选择,首届中考成绩不逊色区重点初中,在校额到校&本部直升照顾下,学生出口比较可观。

学生人数较少,所以56个校额到校的名额比例真不低。

清上,以前坑校早已鸟枪换炮,去年开始未分实验班,平行班,英语、数学分层教学(今后是主流)。美术特长方式进入本部高中学生4人,71.2%的学生可以进入区重点高中。

52个校额到校名额数量也还算可以,去年毕业生156人,去年扩招至7个班。

上地实验,比较传统的普校,学校抓得很严格,2019届校额到校数量0,2020年(也就是今年)校额到校数量达到惊人的202人,着实令人羡慕,而且在初三阶段有签约本部高中的机会。

2022年名额下降到105人,这个比例比较正常,不顶着重点校的光环,却更务实的有校额到校支持,成绩却并不比区重点初中差,普校第一实至名归。

教进香山,去年开始被教进收编,2个寄宿班师资来自于本部,这应该是唯一亮点,对于普娃来说,是一个备选。11个校额到校的数量确实有点可怜。

101温泉,一所年头不多的新学校,入学门槛不高,多数也是普娃的选择,有少量本部的关系户学籍放在此学校,人在本部就读。

57个名额数量还是真不少,但是鉴于学校的加工能力,想要进入重点校,基本都得需要政策的扶持。

交大附中东校,原陶行知,并无特色,成绩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20个校额到校的名额也有点少哈。

交大附分校,原明光中学,成绩一直处于海淀区末端,15个校额到校的名额有点可怜。

科大附中,学院路片区坑校之一,这几所附中里面近些年暂时还没有实质性的提升,14个校额到校和没有差不多了。

北师大三附,处于西城海淀交界,但是成绩却在海淀区属于末端,没有什么提升,42个校额到校指标,不算少,不知是否有浪费的情况。

十一实验,以前的太平路中学,在前身的时候每年学生考高中都很费劲,现在也有所改变,且在小升初的时候还有少量点招。现在能有38个校额到校的支持,真真实实有学生不仅能上高中,而且能上重点高中了。

石油附中,在被101集团化之后,周边房价很快有了反应。101集团有60个直升名额,还有30个人文实验班名额仅对集团校开放。

相对比双榆树和地大附中等,对于石油附中的照顾应该是要更大一些。

本部直升&34个校额到校其实也是对于中等偏上程度的孩子,也是可以选择的。

八一玉泉,以前的67中,一直并无起色,海淀区末端学校,38个名额也还算可以了。

20中新都,海淀区较差的学校了,基本都是被动选择去这所学校,校额到校仅有18个,也不算多。

20中附属实验,还没建几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这应该是唯一亮点,校额到校16个也有点可怜。

四十七中,建校时间不短,而且有寄宿招生,局限于周边生源,成绩一直一般,只给了8个校额到校。

北部新区实验,也是受限于周边小学,家长的重视程度不高,校额到校43人,还算不错。

清河中学,一直是海淀北面坑校之一,去年中考京籍考生198人,20人为非京,2019年校额到校数量惊人,有96个指标,可惜没有用完,浪费了14个指标,因为达到500分以上的只有82人。

2022年校额到校数量有64个,也不少,对于片区内的坑校之一,有这么大力度的校额到校支撑,即便是掉坑,依靠课外补习,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也还不小。

这样的学校,对于没有实力成功上岸的片区内的学生,可以登记入学或者大派位第二志愿填此学校。

上庄二中,被清华附中收编,但貌似没啥起色,成绩太一般。3个名额应该不会浪费。

上庄中学,现在由57中承办,57中的扶持力度还是真大,部份点招的学生学籍放在上庄中学,实际在57中就读,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以此增加点招名额,为1+3直升培养优秀生源,不过对上庄中学也有积极的影响,将来中考成绩预计会有提升。

十一一分,九年一贯制直升,小升初也可以少量点招,现在抓得也还算严,对于普娃或运气差点但没能进入目标校的学生,其实也是一个备选,如果真成绩好,有进入本部游学的机会。

校额到校44个名额,也是不错了哈。

中法实验,原温泉二中,海淀区成绩较差学校之一,21个校额到校名额算是一个支持。

玉渊潭,曾几何时也算是很不错的学校,但近些年来没有优质生源输入,成绩一直中下水平,不过实验班倒还可以。43个校额到校的名额,也还算可观。

育鸿,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数量不多,生源来自于直升和派位,所以成绩不会太强,在海淀区属于中等上下的水平。

育校(航天校区),原先也属于海淀区最末端学校之一,现在被育校接受之后,校长也直接管理,但愿今后能有起色,38个校额到校指标。

北外附中,多年来也并无起色,师资水平上不去,17个校额到校的力度确实比较一般。

北医附中,被北大附中集团化几年时间了,起色不大,虽说有游学的照顾,但是能留下来的学生较少。32个名额勉强能接受哈。

清华永丰,也隶属于清华附中集团,不过也属于海淀下游位置,对于实验班的孩子来讲43个校额到校名额也不少了。

人大附西山,生源基本来自于派位以及业主直升,人数不多,在海淀区属于中等水平,45个校额到校指标按比例来说也算可以。

首师大玉泉,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有派位名额,地理位置对一所学校的影响也是蛮大的。

首师大一分,海淀区中等水平,也有成达班,整体水平和首师大二附有差距,也有直升首师大附中本部高中的名额,52个校额到校的名额不算少,2个成达班的孩子上重点高中的机会比较大一些。

地大附中,一直是比较坑的学校,多年也没有什么起色,校园较小,很少有人主动选择,10个校额到校的名额,确实太可怜了,据说的示范校升学率补足的50%呢?

矿大附中,和地大附中类似,俩学校距离也不算远,同为附中,附中与附中的差距还是有点大的,虽去年也被101集团收编,起色不大。

12个校额到校的名额也太少了,说好的均衡呢?

农大附中,一直是海淀区的末端学校之一,教学水平一直上不去,32个校额到校的名额不知是否能用尽,很少公布中考成绩,高中每年大概会有个位数学生过600分。

人大附中二分校,同为人大附中分校,这所分校教学质量一直一般,主要是生源相对一般,41个校额到校名额应该属于救命稻草。

北大附西三旗,新学校,去年首届招生,个人的看法是需要长时间观察下,北大附中收编的北医附中&北大附中香山(之前),一直也没有太大的起色。33个校额到校的指标力度算一般,为何有的新学校就有很多校额到校呢?

十一晋元,同为去年首届开始招生的新学校,延续本部教育理念,据家长反馈学习抓得不算严格,同为十一旗下集团校,很难和龙樾抗衡。龙樾给的校额到校比例比较高,而十一晋元只给了可怜的18个,但愿最后中考的时候指标再增加几个。

2022年校额到校的数量比较具备参考价值,因为在2022年之后校额到校的数量会处于一个稳当的状态,只会根据当年的中考人数等条件做适当微调,而不会再有太大变化,所以对于六年级以及更低年级的家长择校是有一定参考意义。而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的校额到校数量和初一以及以下年级的家长没啥关系。

以上40多所海淀区普校两极分化也挺严重的,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在初中阶段,并无重点不重点之分,家长需要考虑的一是学校近年的中考成绩,二是学生的出口,目标什么样的高中,这样帮孩子定位会先对准确一些。

 

现在距离海淀区出台政策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近期逐步开始显露眉目,无论是主动择校,还是被动摇号,这个我们都无法左右,只能是在对各个学校相对了解的基础之上,帮孩子做出合适的选择,家长就无愧于心了哈。

获取完整版方法:

1.点击链接  
https://jinshuju.net/f/y3vFUy

领取中考资料

北京中考校额到校深度解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