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我与集体共成长》主题班会有感

(2011-02-07 21:17:36)
标签:

杂谈

2011年2月7日晚上,我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18:25我准时的收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我校八(3)班的主题班会《我与集体共成长》。这是一节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班会课,独具匠心的活动设计,学生们激情投入的参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课程提出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是导演。在这节课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很浓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发散,发言踊跃,积极性很高,学生精彩的发言和活动能力感染了我。作为一名校长,看到了课堂改革的希望,感受到了学生在集体中健康快乐成长的喜悦……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当前,社会精神文明领域存在着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一些人失去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只强调个人得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关系冷漠;社会的细胞——家庭风雨飘摇,亲情剧减……由此产生很多与“责任”有关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和不良风气对学生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学生生活的小环境中,责任意识也急待加强与提高。没有责任观念和集体意识的学生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现:攻击性强,凡事以我为中心,一言不合,便谩骂甚至大打出手;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班级集体漠不关心,集体观念不强,责任感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环境不爱护,破坏公物;对自己学习的要求不高,成就需求低,认知需求缺乏,纪律意识谈薄,生活自理能力差,责任意识弱。
针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结合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学校决定召开“我与集体共成长”主题班会,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力求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尽快培养自己强烈的责任感。推行高效课堂以来,学生与集体在不断的成长,取得了许多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何落实《纲要》要求,如何让新课程理念有效“落地”,抓住一个“还”字非常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权,因此我们在2010年进行了课堂改革——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要求组建有团队精神的学习小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团结意识、互帮互学、课堂常规的遵守、积极参与过程中发言的声音高低面对其他同学等。
通过观看我校这堂“我与集体共成长”主题班会,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如何更好的成长。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学会做人。同时,你会感到这种课堂是学生自学和团结协作的舞台,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学生充分互动、相互感恩的学习共同体。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真真正正地得以形成,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也大大增强。另外,我校的主题班会形式与其他几个兄弟学校不同,我们是把班会还给了学生,班主任只是点拨者、引导者,这样同学们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选择自己愿意做的方式,选择备受大家欢迎的形式,扣紧主题,自已创作,从而使班会的主题广泛地延伸到课前,深入到同学们的心中,产生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促进了班级学生团结协作,提高同学的自我意识、独立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了同学的协作探索与创新精神。这种形式也给学生提供让了展示自我的综合舞台,让学生有机会来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同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造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最终成为一个有较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一代新人。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才生灵光。”我们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与集体共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只有在“激荡”中才能走出真正的教学之路,也只有在“激荡”中,才能真正形成高效的课堂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