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卍夀”之谜
(2016-07-06 14:42:03)
密切的是:本是如来佛胸前的一种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并非文字;武则天(693年)制定读
“卍”为“万”字音。
确定“卍”读音。这既非“音译”也非“义译”,只是给一个口语称呼。“卍”仍然不是汉字,
也不具有“万”字的词义。
女孩儿交欢。宝玉放跑女孩儿,追问女孩儿的名字时,有如下文字(引自程甲本):茗烟大笑道:
“…,据他说,他母亲养他的时节做了个梦,梦见得了一匹锦,上面是五色富贵不断头《卍》字的
花样,所以他的名字叫作万儿。”
笔者就被朋友问起过:“万儿”是下等人,其母亲很可能是文盲,她如何做那样的梦,还知道
“卍”读做“万”?
传授,即使是文盲,也会记住符号“卍”,并且知道读做“万”。
汉字;在此处使用“卍”,是为了便于理解“不断头的花样”,如果使用“萬”(或万)字,
则不知所云了。至于名字叫作“万儿”,也是合理的。因为,名字只是个“符号”,用“卍儿”
也未尝不可,不过,此“符号”还需要有读音,尽管母亲知道称呼她为“万儿”,但是,可能有
读者不知道“卍”的读法,此时,或者加注解(卍音万),或者直接使用“万儿”,这既摆脱了
读音困难,还间接地传授了“卍”的读法。
前面引文,还有一处,在第17回中,描写为接待贾元妃省亲所建造的“大观园”已完成,贾政带
领诸门客与子侄们到各处视察,并拟定景点名称和对联。当走进一间与众不同的大房间时,有如
下文字(引自程甲本):
不难看出,此处是珍贵工艺品的陈列室。其中“万福万寿”在不同的手抄本中,有几种异样的字
体。特别在有的抄本中,“万”字被“卍”替代了,而且,“福”“寿”二字还用“篆体”字替
代(见影印图)。面对如此怪异现像,引起笔者的关注,决心仔细考察,其结果见表一。
|
|
虽然,在不同手抄本中,出现异文现像并不少见,但是,具有如上复杂程度的,还是不多见的。
由此又引导笔者查阅脂砚斋的批语,其结果见表二:
|
|
提到“加注解(卍音万)”不谋而合!此外也无再深究之处。
对出现“卍福(篆字)万夀(篆字)”非常重视。然而,重读前面对第17回中引文“或流云百
蝠……,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其中“或万福万寿”与“或流云百蝠”等并列词语有7个
之多,而且,“万福万寿”很普通,唯有“寿”字与“寿旦”相关。说实话,在此引文中,
“万福万寿”属于可有可无之笔。然而,此批语却像哑谜,似有玄机。
不过“今则从俗花样”(非严格原样)。况且,戚序本与庚辰本虽然有基本相同脂批,“夀”
字却有迥然不同的“花样”(见影印图),它们都是“金玉篆”类吗?笔者在网上查到许多篆
字体,比如,大篆,小篆,玉筋篆,等等,就是不见“金玉篆”,也未见到那两个“花样篆体
夀字”。于是,不能不怀疑此批语是“杜撰”的,因为,“芒种节是葬花节”就是杜撰的,而
且批者也不否认。因此自然想到,此批语似有隐寓。
说起。
据史料记载,1699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由曹寅负责接待(是其首次担此任)。在1703年第
四次南巡前,康熙在李煦奏折上有批语(引自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第412页)朕九月二十五
日自陆路看河工;尔等三处千万不可如前岁伺候。若有违旨者,必从重治罪。可见上次南巡,三
处织造,供应之奢矣。
康熙的生日(三月十八日)。例如,在第五次南巡时,“十八日,驾至苏州,值万夀,百官上
朝叩祝,进献礼物。”(引自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第425-426页)。其实,夀礼之多至少以
数百计之,在史景迁著的《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崖揭密》(第159-162页)中,有
很多具体叙述。而且,还记述了一件颇有启发的事,即,在曹寅的引导下,在扬州的行宫中,
花费巨资设计了“古香古色的观景,皇帝大喜,召集扈从都来见识”(第163页)。可以想见,
在南京的行宫也有供观赏工艺品的陈列室。或许那件“金玉篆”的“壽”字,就在其间出现过。
此物实为金玉之质,精雕细制而成,假借“金玉篆字”为名,送给金玉之体的皇帝。在那些年
代,曹寅侄儿曹頫正值少年,可能知道此事。那么,曹頫将此“行宫中的陈列室”“克隆”到
“大观园”中,岂不妙哉!其中,突出“壽”字,乃是画龙点睛之笔,否则无法体现此“陈列
室”的归属!如此说来,“卍夀(篆体)”扮演了为“省亲≈南巡”的一条“物证”。 于是,
那些脂批内容便迎刃而解了。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想。
合作者所写,不会是读者、收藏者、印书者所写。
“卍”不是汉字,更不宜当做“萬”字使用;还有,在《红楼梦》中使用如此不伦不类的“篆
字”,仅此一处,从文学角度看,是起负面效果的,让读者不知何意。按理说不应当用此笔墨。
这不仅是笔者的拙见,在十个版本考察中,有6个不用此“花样篆字”,而且,谁也没有“硬证”
断言这6个抄本都是“伪抄本”;况且,在舒序本中,彻底删去“卍福(篆字)万夀(篆字)”
四字,并不影响阅读效果,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9回中出现的“卍”字,照抄无误,这表明
舒序本(抄者,或收藏者)认为,第19回使用“卍”字是合情理的,在第17回是不合情理的
(与笔者看法吻合)。由此可见,对使用“卍福(篆字)万夀(篆字)”是有异见的。面对如
此“混乱如麻”的抄本,又有“不伦不类”的脂批,给程伟元和高鹗制作活字版《红楼梦》时,
提出了一个“小难题”。笔者以为,前文指出的几条“负面看法”,程高两位也会认真思考过,
最后处理结果已列在前文的考察结果中(见表一)。笔者认为,程甲本的处理是最佳方案:在
第19回中的最佳性,已在前文叙述过了,在第17回的最佳性是显然的。
样的文字呢?其实,在前文分析脂批时,已经回答了此问题。说句心里话,坚持写出那四个
“篆字”者,很可能是为道出曹家“亏空”真像而“一吐为快”的。所以,如前文所言,此人
极可能是曹頫。
著小说《红楼梦》出版,应当采用程甲本中的描写方法。既不难为读者费解,也避免误用世界
闻名的佛教像征吉祥的符号。
参考书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史景迁著,陈引驰等 译,《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崖揭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