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民国后期的“田赋三征”把农民逼到死亡边沿

(2022-03-24 11:38:46)
标签:

转载

分类: 胶东历史事件
 民国后期的“田赋三征”把农民逼到死亡边沿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民政府财政失去主要财源。为实行战时财政政策,采取控制粮源与收缩通货,决定田赋由货币折征实物粮食,同时以低价强购农民一部分粮食,又以发放粮食库券办法征借农民粮棉,简称“田赋三征”。[转载]民国后期的“田赋三征”把农民逼到死亡边沿

     “田赋三征”虽然增加了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摆脱通货膨胀造成的财政困境。但是,这种杀鸡取卵的方法把本来就贫困交加的农民逼到了死亡的边沿。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一批这一时期“田赋三征”的凭据,从中解读官府是怎样把老百姓的岁收口粮剔干刮净的。[转载]民国后期的“田赋三征”把农民逼到死亡边沿

        唐河县田赋管理处1943年下期及1944年上期征收田赋收据是1943年9月7日下发征收,采用三联串票,格式印刷。第一联田赋收据,包括业户姓名、住址及土地亩数:征收项目包括;征实征购及代征县级公粮之种类标准等;第二联为随赋购粮给价证(兑券联);第三联是随赋购粮给价证(付款联)。[转载]民国后期的“田赋三征”把农民逼到死亡边沿

        编号152的凭据是唐河县祁仪乡的花户尚庆洲缴纳田赋三征的系列凭证;编号158的凭据仍然是唐河县祁仪乡的花户尚庆贵缴纳田赋三征的系列凭证。此二份收据的兑券联及付款联均没有填写,该两项加入到了田赋征实联。花户尚庆洲有土地一亩三分二厘,应缴纳田赋是一角五分八厘,三项总共折缴纳粮食三升三合;尚庆贵拥有土地三十七亩一分,应缴纳田赋是三元七角五分五厘,三项折实征粮食一石五斗八升五合。[转载]民国后期的“田赋三征”把农民逼到死亡边沿

      查对文献可知:1938年4月,国民政府颁布《各战区粮食管理办法大纲》,开始在各地贱价征购粮食,征购价低于时价,但不全给现金,一部分价款只给粮食库券或法币储蓄券,征购办法为随赋征购,与田赋正课无异,在一串三联单上限额完纳。[转载]民国后期的“田赋三征”把农民逼到死亡边沿

       1944年,中央政府宣布将征购全部改行征借,并废除粮食库券,只在田赋收据上标注粮价数额,以此作为凭证。一些地方甚至将征借改为捐献,变本勒派。[转载]民国后期的“田赋三征”把农民逼到死亡边沿

       田赋征实、征购、征借大大增加了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据唐河县三征单据数量计算,征实粮额一般占土地收入的15%,但实际往往高达20%以上,再加上田赋征购、征借和带征县级公粮等,高者往往占土地收获量的50%以上。唐河县的尚庆洲只有一亩三分二厘土地,当时小麦产量每亩80至100斤。粮食征缴一半以上,仅有几十斤的粮食怎能生活一年?[转载]民国后期的“田赋三征”把农民逼到死亡边沿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为发动内战,继续实行田赋三征政策,且规模更大,地域更广,民众不堪重负。 田赋征实、征购、征借名义上由土地所有者负担,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又增加些数量,盘剥一层利息把它转嫁到自耕农民和佃户身上,把农民一步步逼到死亡的边沿,也加速其反动统治的土崩瓦解。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