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过年风俗
(2019-10-17 16:22:09)
标签:
365 |
分类: 胶东民风民俗、美食 |
胶东过年风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山东胶东过年风俗别有情趣。我在二00八年农历二月初二和初三日,聆听馨嫂口述和秀姐补充,收集整理胶东过年风俗如下:
腊月二十三日,蒸糕过小年,“辞灶”。中午吃年糕、汽馏(把玉米面加小米面和在起,做成长长的形状,放在年糕的边上起挡糕作用,和年糕一起蒸熟,实际是窝窝头)。为什么蒸年糕、吃年糕,传说是粘住灶王爷的嘴,家丑不外扬,让他上天言好事,不要说坏话。晚上要把旧灶王爷(画)请下来烧掉,换上新的灶王爷(画),有点“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思。
腊月二十四日,炸“面鱼”,胶东特有的一种油炸食品,用白面发酵(有的掺些熟地瓜),做成长方形如鱼型,放油锅里炸熟。
腊月二十五日,包包子。
腊月二十六日,蒸馒头。家家户户蒸的馒头个很大,分两次蒸,第一次用“黑面”蒸成小一点的馒头,第二次在熟馒头外面包上发面把馒头做大,再放在大锅里蒸,这样既省柴火又省白面。很多人家还蒸一些“巧饽饽”。
腊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日,包包子、蒸馒头皆可。自小年过后这段时间,各家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平时吃红饼子(高粱面)、黄饼子(玉米面)。生活条件好一点就可以换成黑面馒头(面粉分类:最好的叫头笸(也为拨)面舍不得吃,留着正月十五蒸馒头、做“升虫”(一种面食品,形如龙盘状),只吃二笸、三笸面,就是黑面。条件不好的仍吃红饼子和黄饼子。
腊月二十九日,剁饺子馅,吃菜角子(也叫包子)。这天或提前一天,忌讳拖到腊月三十。各家要把茔(家谱)请下来,挂在正堂中间,设上供桌,摆上供品,祭奠祖宗。
腊月三十日,也叫大年三十,开始郑重其事换饭。早上接财神,供财神爷,下糕(用水煮)吃面条。条件好的家庭给财神、菩萨和老祖宗各供三碗面条。条件差一点的家庭可给财神、菩萨各供一碗,老祖宗供三碗。上午本家人要来送香拜祖。中午有钱的人家吃大米饭,没钱的人家吃小米干饭,一般情况一人分两个肉丸子,再分像韭菜叶厚的两片肉,剩下就吃大白菜。但不能吃大蒜(可能胶东口音与“散”谐音),吃芥末,必不可少的是一个“火菜”(菜谱称“老虎菜”),是用白菜粉丝香菜做主料,芥末加酱油、醋、盐等调料制作的凉菜。饭前先给老祖宗换饭,用小盅式的碗装上小米饭压紧,然后把小米饭扣在下面盛满米饭的碗里,上面垂直插上一双筷子供养,中间供老祖宗三碗,两边供财神、菩萨,根据条件,有的家庭各供三碗,有的家庭各供一碗。晚上吃白面、黑面均可,一般都是长辈吃白面卷子,晚辈吃黑面卷子(馒头的品种)。下午“刹尘”,就是用高粱穗秧子撒满正间和两边卧室的地面,有的人家还把庭院地上也撒上一些。不露地面尘土,类似铺上了红地毯,走在上面脚接触不到地面。院里放些高粱秸,还要放块木头,叫“拦马桩”,意为日子过好了,用来栓马。“刹尘”前后姑娘就不能回娘家了,离婚的(这种情况很少)或寡妇回娘家过年,“刹尘”后只能坐在土炕上(即床)不能下地,迷信忌讳女子踩“尘”,在炕上一直坐到正月初二把“尘”烧了,才能下地走动。晚上包饺子,除了饺子馅之外,还要包上“钢蹦”(钱),年糕、枣、栗子等诸多内容。深夜十二点后放鞭炮、吃饺子。有的人家吃素饺子,名曰“素净”。有的人家吃肉饺子,表示富足。究竟吃素还是荤,主要根据家庭条件和习惯。说话有许多忌讳,煮饺子时不能说“破”了,得说“挣”了,不能说“完”了,要说“好”了,等等。十二点后还要“发纸”(烧纸),由大人领着儿孙,带上三碗饺子和三双筷子、纸、斧头(斧与“福”同音,意为“有福”),走到村外“发纸”,纸烧完了,饺子倒下(有的全倒下,有的一个碗倒下一个),用水或酒浇点(撒、倒)一下,领着孩子带着斧子回家。这时本家人要穿门拜年,到每一家都要吃个“箍扎”(即饺子),但不说吃饺子而说成“拿元宝”。年三十动刀不能动剪子,不能扫地,饭后不能刷碗,饭菜不能吃得光光的,要有剩菜剩饭,意思就是“剩财”。三十这天还有个风俗,把高粱秸劈开,抠十二个洞,装十二粒豆,放在水缸里一段时间,捞出来通过豆的湿润程度判断哪个月旱,哪个月涝?当然没有多少科学道理。
正月初一,天还没亮的时候,像“早朝”一样,父辈就领着晚辈挨家挨户给祖辈和要好的邻居拜年了,祖辈在自己家里候着受拜。由于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出门拜年全是男的,女的不能参加活动。拜年队伍在街上遇到街坊和熟人要问“过年好”,到了一家本档,进正间要向祖宗和祖辈作揖磕头,小孩子磕头后可以领到“压岁钱”,乐不可支。拜年结束也到了早饭时候,普遍作法先上供,放鞭炮,吃水饺。到了中午和晚上就随便吃了,有的吃馒头,有的吃水饺,没有统一规定。
正月初二,早上吃饺子,敬财神。这天是拜姑姑的日子,但只许侄子拜,侄女不拜,可能也是重男轻女的缘故。中午吃饭没什么讲究。晚上送财神,吃过饭朝财神烧香、烧纸、磕头。再到大门口烧香、烧纸、磕头,然后用水或酒(有钱人家用酒,没钱人家用水,不管用酒或水,心诚则灵)浇点一下。
正月初三,闺女带女婿回娘家。食谱没特别要求,一般都吃馒头或饼子。生活随意化持续到正月十一日。
正月初七,迷信讲是小孩“阴七”,吃年糕。
正月十二日,新婚媳妇必须在今日,最晚明日回到婆家,帮着婆家干家务,做“升虫”,上彩绘。
正月十四日,上午或下午,重新摆好供桌供养列祖列宗,还要摆上“升虫”,“升虫”下面是五谷杂粮,表示既升官发财,又五谷丰登,期盼好运程、好年景。本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要挨家转转,如同领导检查工作。看看哪家“升虫”做得好,夸奖几句。
正月十五日,如同大年初一规格,早上吃饺子,放鞭炮。不搞拜年活动,只是穿门唠嗑、观赏“升虫”。晚上一项重大活动是“送灯”。事先挑选细长的白萝卜和粗壮的胡萝卜,切成两工公分长的圆柱体,用薄铜钱在一头旋转挖个半圆坑,插上灯芯,用蜡和食用油熬成液体浇灌,冷却后就做成了“灯”,基本是同一时辰,长辈带着晚辈,提着好多“灯”,放在窗台、门口,门外、村外茔地,送一盏点一盏。这时,家家户户,院内院外,村里村外,无数烛光,构成了夜幕下独特的风景线。
正月十六日,早上吃饺子。
正月十七日,迷信讲是中年“阴七”,吃年糕。
正月二十七日,迷信讲是老年“阴七”,吃年糕。要看刮南风还是刮北风,刮南风不收老人(意思是死老人),不太吉利。
二月初二日,龙抬头,时兴理发。早上吃饺子,中午吃“升虫”,晚上可以吃饺子,也可以随便安排。这天要用锅底灰在庭院或自家是场院里画个大圆圈,叫作“打囤”,就是做个储存聚集粮食的粮仓。囤的周围留个门,旁边做个梯子形状,囤中央放上五谷杂粮,表示今年大丰收、粮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