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国盈泉
北国盈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233
  • 关注人气:6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2023-11-18 23:50:23)
标签:

失蜡法铸币

祭祀大钱

镇库大钱

清朝钱币

太平天国大钱

分类: 一孔之见

雄起大清、飘落西风——清代所铸皇家大钱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四、祺祥年号铸币显示了清朝新皇登基改元时所铸皇家大钱的基本构成。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奕詝逝世,顾命八大臣拥戴六岁的皇子载淳即位,拟定明年为“祺祥”元年,并提前铸制了用于改元的祭祀大钱和镇库大钱,一些钱局也铸制了对应的行用钱。但由于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祺祥”年号被废,另建了“同治”年号。而祺祥年号的皇家大钱既未进入实用阶段,又不可能作为僭伪政权铸币被销毁,所以有可能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铸币机构中,以至后世流出较多。目前所见祺祥年号皇家大钱仍沿袭了咸丰年间的钱法,“祺祥通宝”、“祺祥元宝”和“祺祥重宝”三种宝文的大钱并存。由于是预铸的用于改元的大钱,其中不掺杂其他年份祭祀活动铸币,因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清朝新皇登基改元时所铸皇家大钱的阵容。一是彰扬皇权归属的铸币,主要有钱背铸龙飞凤舞图和飞龙逐凤图两种。外郭纹饰相同,钱背分铸不同龙凤纹,大概与慈禧、慈安同被尊为皇太后相关。二是为改元庆典活动而准备的祭祀大钱,包括钱背铸“天下太平”、“万年天子”、“万寿无疆”等吉语文字的钱币,与其相对应的行用钱俗称“宫钱”。钱背铸四朵祥云的大钱同样渲染了太平、喜庆、吉祥、如意、升腾向上的气氛,而钱背铸四月孕四星标记的大钱,当有皇帝幼小、尚需太后护佑之意。三是遵循祖制铸制的祭祀大钱,“祺祥通宝”、“祺祥元宝”和“祺祥重宝”都铸有钱背“大清一百”字样的祭祀大钱,这种样式的大钱顺治、康熙年间都有铸,也包含有炫耀仓廪充盈实力雄厚之意图。祺祥年号同样也铸有多种镇库大钱。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祺祥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10.4毫米,外郭宽13.1毫米,厚6.1毫米,重173.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飞龙逐凤图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72.0毫米,厚5.4毫米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祺祥元宝”背飞龙逐凤图外郭漫天祥云纹大钱,直径72.0毫米,厚5.5毫米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祺祥元宝”背龙飞凤舞图外郭漫天祥云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3.0毫米,外郭宽16.5毫米,厚9.0毫米,重450.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祺祥元宝”背飞龙逐凤图外郭漫天祥云纹大钱,直径72.0毫米,厚5.5毫米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祺祥重宝”背龙飞凤舞图外郭佛教八宝纹大钱,直径114.0毫米,穿宽15.9毫米,外郭宽20.3毫米,厚7.9毫米,重558.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天马泉友集藏的“祺祥重宝”背“天下太平”外郭六龙飞升纹大钱,直径96.1毫米,穿宽13.38毫米,外郭宽17.2毫米,厚8.7毫米,重423.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祺祥元宝”背“万年天子”外郭莲花荷叶纹大钱,直径72.0毫米、厚5.5毫米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祺祥元宝”背“万寿无疆”外郭木芙蓉花纹大钱,直径72.0毫米、厚5.5毫米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神泉圣宝泉友集藏的“祺祥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龙飞凤舞纹大钱,直径70.0毫米,穿宽9.5毫米,外郭宽12.8毫米,厚5.3毫米,重143.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神泉圣宝泉友集藏的“祺祥通宝”背四朵祥云外郭龙飞凤舞纹大钱,直径70.0毫米,穿宽9.5毫米,外郭宽12.8毫米,厚5.3毫米,重143.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祺祥元宝”背“大清一百”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72.0毫米、厚5.5毫米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宫传海泉友集藏的“祺祥重宝”背“大清镇库”外郭蝠桃钱莲纹大钱,直径151.3毫米,穿宽29.0毫米,外郭宽22.6毫米,厚7.2毫米,重758.9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祺祥重宝”背“宝泉镇库”外郭云龙火焰纹大钱,直径72.0毫米、厚5.5毫米

    五、清初三藩铸币。三藩是指清初所封的三位汉族藩王,包括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他们或为降清汉将,或为降清汉将之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康熙帝借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之机诏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吴三桂不服清廷撤藩,开启了“三藩之乱”,耿精忠和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举兵响应。三藩之乱前后历时八年之久以失败告终。为宣示反清自立,三藩中吴三桂政权、耿精忠政权都自行铸造和发行了钱币。先是吴三桂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周王”元年时铸行了“利用通宝”钱,又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登基称帝建元昭武时铸“昭武通宝”钱;康熙十八年(1679年)其孙吴世璠继位改元“洪化”再铸“洪化通宝”钱。耿精忠起兵反清后也曾铸“裕民通宝”钱。与之相对应,皆有见相同名称的祭祀大钱。吴三桂造反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所以祭祀大钱基本上采用了明朝制式,如钱背穿上铸月孕星标记穿下铸北斗七星、穿上铸骏马图、穿上铸祥云纹、穿上铸月孕星、背四月孕四星等样式均见于明朝祭祀大钱,另有钱背纪值“十分”者也是沿袭了南明政权所铸“永历通宝”大钱的制式。还有两种钱背铸龙凤朝阳图样的大钱,则应为吴三桂登基时为册立其妻张氏为皇后而铸。钱背铸“工”字者,意为工部宝源局铸币,这种样式源于张献忠大西政权铸币。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利用通宝”背骏马图外郭六龙飞天纹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11.3米,外郭宽11.8,厚5.5毫米,重136.4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利用通宝”背穿上祥云外郭六龙飞天纹大钱,直径72.6毫米,穿宽11.2毫米,外郭宽11.8毫米,厚6.0毫米,重149.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利用通宝”背“十分”外郭花蔓化福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1毫米,外郭宽11.0毫米,厚5.5毫米,重133.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昭武通宝背月孕星及北斗七星外郭福寿延年纹大钱,直径96.3毫米,穿宽14.5毫米,外郭宽15.5毫米,厚9.0毫米,重416.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昭武通宝背龙凤朝阳图面郭神秘精灵纹背郭蝙蝠双桃纹大钱,直径71.9毫米,穿宽10.5毫米,外郭宽12.2毫米,厚5.6毫米,重151.5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昭武通宝背穿上骏马图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72.6毫米,穿宽10.0毫米,外郭宽12.5毫米,厚5.7毫米,重144.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昭武通宝背右“拾”左“分”外郭神秘精灵纹大钱,
直径72.1毫米,穿宽11.4毫米,外郭宽12.2毫米,厚5.5毫米,重138.2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昭武通宝背穿上月孕星窄缘细郭广穿大钱,直径96.8毫米,穿宽22.2毫米,外郭宽8.0毫米,厚9.0毫米,重350.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昭武通宝”楷书背四月孕四星外郭花蔓化福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9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7毫米,重142.3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昭武通宝”楷书背穿上“工”外郭飞龙卷草纹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1.8毫米,厚5.4毫米,重132.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洪化通宝背穿上骏马图外郭莲花卷草纹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13.1米,外郭宽12.5,厚5.7毫米,重142.1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化通宝背穿上“拾”外郭菊花菊叶纹大钱,直径72.4毫米,穿宽11.5毫米,外郭宽11.5,厚5.4毫米,重129.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裕民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勾连藤蔓纹大钱,直径72.4毫米,穿宽11.5毫米,外郭宽11.8毫米,厚5.6毫米,重139.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裕民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互缠藤蔓纹大钱,直径71.8毫米,穿宽11.1毫米,外郭宽11.9毫米,厚5.5毫米,重137.5克

    六、太平天国祭祀大钱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从咸丰元年1851)到同治三年1864年)为祸十四年之久。为标榜政权的合法性,太平天国也铸行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钱币。太平天国钱币除初期以“通宝”为文外,其余均称“圣宝”,有“太平天国”背“圣宝”、“太平天国”背“天下太平”、“太平圣宝”背“天国”、“太平圣宝”背“太平”、“天国圣宝”背“太平”等多种名目。面背文字皆为端庄严整的仿宋字体,“天”字上横长于下横,“囯”中为“王”,“宝”为“缶宝”。与行用钱相对应,均有见不同等级的祭祀大钱。其特点是一律采用外郭特别宽阔、穿郭纤细、穿孔狭小的样式。太平天国仍然沿袭了历朝祭祀大钱上的外郭纹饰,其中以双龙抢珠纹和佛教八宝纹使用最为频繁。后期逐步将两种纹饰同铸于一枚钱币的面背,同时将原来的阴刻纹饰转化为阳文纹饰,钱币本身所承载的信息量更大了,凸起的纹饰视觉效果也更佳了。“太平天国大花钱”过去被泉界误解为开炉、镇库、赏赐、馈赠礼品等多种性质的钱币,笔者率先确认其即为太平天国所铸祭祀大钱。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唐琳泉友集藏的“天国”背“通宝”窄内外郭阔穿大钱(翻砂法铸币)直径70.14毫米,穿宽16.34毫米,外郭宽6.08毫米,厚6.36毫米,重134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刀兵降妖图大钱(翻砂法铸币)直径71.5毫米、穿宽17.0毫米、外郭宽5.0毫米、厚5.6毫米、重134.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天下太平”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72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3.0毫米,厚5.0毫米,重144.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岳强泉友集藏的“天国圣宝”背横书“太平”外郭双龙抢珠纹大钱直径95.5毫米,穿宽14.0毫米,厚8.8毫米,重422.28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太平圣宝”背横书“太平”外郭旭日福海纹大钱直径71.7毫米,穿宽10.3毫米,外郭宽14.9毫米,厚5.4毫米,重141.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太平圣宝”背横书“天国”外郭凌空舞凤纹大钱直径95.8毫米,穿宽14.2毫米,外郭宽19.6毫米,厚8.8毫米,重442.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面郭双龙抢珠纹背郭佛教八宝纹大钱直径114.0毫米、穿寛18.0毫米、厚8.0毫米、重568.3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笔者集藏的“太平天国”背竖“圣宝”外郭十二生肖纹大钱直径146.1毫米,穿宽22.0毫米,外郭宽28.3毫米,厚8.7毫米,重960.0克


独具特色的清代皇家大钱(二)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竖书“圣宝”及凤凰对舞图面郭双龙抢珠纹背郭佛教八宝纹大钱直径146.5毫米、穿寛22.0毫米、厚8.5毫米、重973.2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