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大清、飘落西风——清代所铸皇家大钱
清朝先后共有十二位皇帝,曾建十四个年号。入关前两位皇帝,太祖努尔哈赤建元“天命”,遗留有“天命通宝”祭祀大钱和镇库大钱;太宗皇太极建有“天聪”和“崇德”两个年号,目前尚未见到相应的祭祀大钱和镇库大钱。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均使用一个年号,都铸有相应的皇家大钱。但清穆宗载淳即位后先是改明年为“祺祥”元年,并提前铸制了祭祀大钱和镇库大钱。但祺祥年、号并未正式使用即被废止,又改建了“同治”年号,以至两个年号都有皇家大钱遗留。除满清皇室所铸皇家大钱外,目前亦见清初三藩中的吴三桂、吴世璠祖孙和耿精忠也铸有祭祀大钱。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所铸祭祀大钱更是面世最早的、种类较多的祭祀大钱。总结清代所铸皇家大钱,可归纳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清朝历代都一以贯之承袭祖制铸制皇家大钱,在钱文书法和外郭纹饰两方面较少变化。从太祖朝起始,清朝皇家大钱面文都采用了笔画匀称的宋楷字体,只有咸丰朝铸虚值大钱,地方钱局铸币面文字体才有较多变化。镇库大钱钱背的“镇库”二字上仿唐宋,搭配“大清”二字,为雄浑遒劲的字体,有清一代也是一成不变的。钱币外郭上的对龙抢珠纹、旋龙戏珠纹、四龙抢珠纹等纹样皆为太祖朝首创,之后的顺治朝又出现了云龙对舞纹、对龙戏珠纹。这这一系列龙纹成为清朝皇家大钱外郭上的主要纹饰,均为后朝反复使用。十二生肖纹虽非清朝首创,但由于清太祖朝曾率先使用,此后清朝历代也都将其作为不可或缺的纹样铸于皇家大钱上。由于过度拘守承袭祖制,清朝所铸皇家大钱与其他朝代相比外郭纹饰种类不多,整体显得有些单调。
钱币外郭上的对龙抢珠纹
钱币外郭上的旋龙戏珠纹
钱币外郭上的四龙抢珠纹
钱币外郭上的对龙戏珠纹
钱币外郭上的云龙对舞纹
钱币外郭上的十二生肖纹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天命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旋龙戏珠纹大钱,直径146.0毫米,穿宽21.4毫米,厚10.0毫米,重1104.3克
二、与唐宋以降其他朝代相比,清朝皇家大钱流出较少。清朝末帝溥仪是和平逊位,所以真正用于祭祀活动的大钱可能仍然保存在故宫中并未流出。乾隆、同治、宣统三朝祭祀大钱目前一枚未见,所见其他年号的祭祀大钱也多为造币机构流出的前期母钱样钱,有的金口未开,有的是用翻砂法铸制的试样。例如下图“天命通宝”背上月下星大钱,即为用翻砂法铸制的前期样钱,其钱文为隽秀的楷书字体。但太祖朝最后确定的钱文字体是笔画匀称的宋楷字,所以这种样钱未被采用。由于辛亥革命后各省地方钱库有部分镇库大钱流出,所以目前所见清朝的镇库大钱的数量比祭祀大钱要多得多。
天马泉友集藏的“天命通宝”背上月下星外郭灼灼桃花纹大钱,直径93.4毫米,穿宽17.0毫米,外郭宽15.6毫米,厚6.3毫米,重288.7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顺治通宝”背“大清一百”中缘宽郭狭穿大钱(翻砂法铸币),直径70.0毫米、穿宽17.5毫米、外缘宽8.0毫米、厚度8.5毫米、
重202.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雍正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外郭漫天祥云纹大钱,直径96.2毫米,穿宽10.0毫米,外郭宽12.8毫米,厚8.8毫米,重425.0克
笔者集藏的“咸丰重宝”背飞龙逐凤图方郭圆穿大钱,直径145.0毫米,穿孔径16.1毫米,外郭宽13.4毫米,厚8.5毫米,重920.0克

笔者集藏的“乾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二生肖纹大钱,直径145.3毫米,穿宽21.4毫米,外郭宽28.2毫米,厚8.4毫米,重940.0克
笔者集藏的“同治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二生肖纹大钱,直径71.8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3.5毫米,厚5.5毫米,重151.9克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宣统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二生肖纹大钱,直径146.0毫米、穿宽23.0毫米、厚9.0毫米、重981.3克
看
三、咸丰年间所铸祭祀大钱情况比较复杂。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各省钱局亏损严重纷纷停铸。到道光末年,只剩下京师的宝泉、宝源两局,及外省的宝云、宝浙等几局维持出钱。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浩大的军费开支更给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最终迫使清政府从咸丰三年(1853年)开始发行纸币和铸行虚值大钱以弥补财政亏空。以前停铸的地方钱局又纷纷重新开铸,而且又新设了热河的宝德局和新疆的喀什噶尔等钱局。各省钱局所铸大钱面值多种、大小不一,减重情况也很普遍。目前所见宝福局所遗不重复的祭祀大钱数量多达14种,而其他钱局所见三五枚不等,多数钱局一枚未见。说明当时并非所有地方钱局都铸有与行用钱相对应的祭祀大钱。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京师的宝泉、宝源两局和地方的宝福局是代表性钱局,其祭祀大钱代表了咸丰年间铸币的常态。宝福局之所以被遴选为代表性钱局,不仅缘于其设立较早,铸币比较规范,更可能是因为其局名中有一“福”字,祭祀大钱更注重其象征意义。所见其他祭祀大钱多出于曾经停铸、咸丰年间又重新开炉铸钱的钱局或为新开设钱局,反映的是咸丰年间铸币的新动态。有代表性的常态信息和新增动态信息组合在一起供奉在天地祖宗面前,即反映了咸丰年间铸币的整体概况。另见多种盛京钱局铸制的祭祀大钱样钱,但未见对应行用钱遗留,可见该局虽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最终仍未能正式开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