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大清、飘落西风——“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系列大钱04
三等“太平天国”横“圣宝”外郭太极云图大钱
下面再介绍一系列外郭纹饰相同的祭祀大钱,共有三个等级。最小等级祭祀大钱直径72.0毫米;中等的为第三等级祭祀大钱,直径115.0毫米,最大的为第五等级祭祀大钱,直径达到195.0毫米。皆为外郭特别宽阔、穿郭纤细、穿孔狭小的样式。面文同样也是上下右左对读的“太平天国”四字,背文也为右左横书的“圣宝”二字。面背文字均为端庄方正的仿宋字体,其中“天”字上横长于下横,“囯”中为“王”。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太极云图纹,这种纹样较早曾出现于唐朝史思明政权所铸“得壹元宝”祭祀大钱上,原为四组纹样。这里为与更宽的钱币外郭相协调,改为三组纹样。每组纹样居中为饰有阴阳鱼的太极图,两侧纹样实为轴对称图形,有如云飞雾绕神秘莫测。线条看似繁缛实则紊而不乱,分别从太极图上方出发千折百转之后又从太极图下面回归,只有一条线索。两侧线条在靠近太极图周边形成了上下两个通道,代表天地两仪;四个如意头纹样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亦即东西南北四象。这正好和《易经》所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吻合。两侧一条线索生出无穷变化亦符合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观。太极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钱币上的纹样正是道家宇宙观的图解。这种图解后世难得见到,是我们研究道教学说的珍贵资料。这种纹样虽然出现于“得一元宝”祭祀大钱上,但绝非史思明政权首创。应为史思明政权袭用了大唐祭祀大钱的纹样。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所以才有这种创意。之后的南唐、北宋等信奉道教的朝代也都曾沿用过这种纹样。太平天国虽然信奉的是耶稣,对佛道两教是排斥的,但它离开了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中华文化在中国是难以立足的。所以拜上帝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矛盾体,有时也不得不利用佛道两教的理念来阐释自身的主张。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外郭太极云图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4.2毫米、厚5.2毫米,重138.0克

山腰岭药石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外郭太极云图纹大钱,直径72毫米

唐琳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外郭太极云图纹大钱,直径115.0毫米,穿宽17.0毫米,外郭宽22.0毫米,厚10.0毫米,重510.0克
唐琳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外郭太极云图纹大钱,直径195.0毫米,穿宽30.0毫米,外郭宽37.0毫米,厚10.0毫米,重1900.0克
钱币外郭上的太极云图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外郭六龙飞升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4.2毫米,厚8.6毫米,重414.0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面郭双龙抢珠纹背郭佛教八宝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4.0毫米、厚5,2毫米、重142.0克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面郭双龙抢珠纹背郭佛教八宝纹大钱,直径114.0毫米、穿寛18.0毫米、厚8.0毫米、重568.3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面郭双龙抢珠纹背郭佛教八宝纹大钱,直径114.0毫米、穿宽18.0毫米
外郭宽23.0毫米、厚8.2毫米,重量585.0克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面郭双龙抢珠纹背郭佛教八宝纹大钱,直径146.0毫米、穿寛23.0毫米、厚9.5毫米、重1071.5克
岳强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外郭双龙抢珠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4.8毫米,厚8.8毫米,重431.43克
岳强泉友集藏的“太平天国”背横书“圣宝”外郭双龙抢珠纹大钱,直径115.0毫米,穿宽17.0毫米,厚8.0毫米,重536.5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