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发生了庞大的军费开支,咸丰三年(1853年)清廷不得不采取铸制虚值大钱的办法以解决财政困难。以前停铸的宝河、宝蓟、宝济、宝台、宝鞏、叶尔羌等钱局又重新开铸,而且又新设了热河的宝德局和新疆的喀什噶尔等钱局。顺治四年清廷曾在盛京(即今沈阳市)设盛京钱局,仅开铸一年后停铸。该局咸丰三年应该也在复铸之列。所以才遗留有谱载的“咸丰通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吊”行用钱,其实该钱也是未正式铸行的样钱。与其相对应,还铸有多种金口未开的祭祀大钱样钱,面文不仅有前文介绍的“咸丰通宝”、“咸丰元宝”,而且还有一种“咸丰重宝”,钱背均为“盛京当制钱壹千”。“当制钱壹千”与“当制钱壹吊”皆为纪值,其实两者数值是相同的,足额的一吊钱就是一千枚小平钱。由于未见更多咸丰年间的盛京钱局铸币遗留,可见当时虽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盛京钱局并未正式开铸。“咸丰重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也是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0.0毫米。形制与前面介绍的“咸丰通宝”、“咸丰元宝”大钱相同:外郭较窄、方形穿郭、中间开圆孔。面文“咸丰重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端庄隽秀,“宝”字为“缶宝”。钱背一如前面介绍的两钟钱币,穿孔左右分列满汉文“盛京”二字,穿孔上下为汉字“当制钱壹千”。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直径70.0毫米,穿宽18.5毫
米,外郭宽8.6毫米,厚8.8毫米,重215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元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直径70.2毫米,穿宽18毫米,外郭宽8.2毫米,厚度8.3毫米,
重203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尔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直径70毫米,
穿宽18毫米,外郭宽7.5毫米,厚8.5毫米,重214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缶宝)”背“盛京当制钱壹千”大钱,直径70.2毫米,穿宽18毫米,外郭宽7.8毫米,厚8.6毫米,重21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