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的年号,历时二十五年(1796年—1820年)。颙琰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禅位于颙琰,是为清朝第七位皇帝。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颙琰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党羽。扶正祛邪,广开言路,体察民情,黜奢崇俭。但他在位期间正值西方工业革命兴起之时,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阶段,鸦片亦流入中国。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颙琰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嘉庆年间铸有楷书对读的“嘉庆通宝”行用钱,钱背满文纪局,另见多种祝寿钱。与其相对应,目前亦见多种祭祀大钱和镇库大钱。
所见有三种钱背铸龙飞凤舞图形的祭祀大钱,应是为册封皇后而铸制的祭告天地祖宗的大钱。三种大钱面文有明显区别。一种面文为“嘉庆重宝”,是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外郭铸幻化如意云纹。这是一枚用翻砂法铸制的钱币,应为正式用失蜡法铸币之前形成的试铸样钱。由于初拟钱文“嘉庆重宝”不合清朝规制,可能最后未被采用。另外两种面文皆为“嘉庆通宝”,分别为第二和第三两个等级的祭祀大钱,都采用寛缘细郭样式,通体都不加铸阴刻纹饰。第二等级的祭祀大钱面文书法与上述“嘉庆重宝”一体同风,字形较宽,显得雍容丰满;而第三等级的祭祀大钱字形较窄,更显疏朗清秀。具体笔法也有差异,最明显的前者是“三角通”,而后者是“方头通”。既然同为册封皇后时铸币,面文为什么会刻意写成两种字体?原来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嘉庆帝颙琰登基,正月初四日即立嫡福晋喜塔腊氏为皇后。可是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皇后喜塔腊氏即驾崩。嘉庆四年(1799年)又册封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这两种面文字体不同的大钱,即分别为册封两位皇后时的铸币。那么孰先孰后呢?目前所见嘉庆年间所有镇库大钱面文皆为宽字体“三角通”,当为从即位之初就拟定的当朝钱文样式。第二等级祭祀大钱面文书法与之同出一辙,所以应铸于登基之初。

天马泉友集藏的“嘉庆重宝”背龙飞凤舞图外郭幻化如意云纹大钱,直径72.2毫米,穿宽16.5毫米,外郭宽13.4毫米,厚6.1毫米,重161.8克
天马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大钱,直径95.7毫米,穿宽16.5毫米,外郭宽13.1毫米,厚9.1毫米,重416.2克
两种“嘉庆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大钱面文比较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大钱,直径114.0毫米,穿宽19.4毫米,外郭宽14.1毫米,厚8.4毫米,重531.0克
钱谱中载有一种面文“嘉庆万寿”背穿上巨星折十型大钱,与其相对应,亦见一种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该钱外郭极窄、穿郭纤细、穿孔较大。面文“嘉庆万寿”四字楷书对读,书法俏丽生动。钱背也在穿上铸一较大星纹。从钱文内容看,这枚钱币属祝寿大钱,应铸于嘉庆帝五十或六十大寿之际。嘉庆帝在位其间经历了四十、五十和六十三个逢十的整数生辰。《清史稿·卷十六·仁宗本纪》分别对嘉庆帝的五十和六十大寿作了记载:“十四年己巳春正月辛酉朔,上五旬万寿节,颁诏覃恩。”“二十四年己卯春正月甲午朔,上六旬万寿,颁诏覃恩,赐廷臣宴。”文中“覃恩”指帝王对臣民广施恩泽,如封赏、赦免等。嘉庆帝黜奢崇俭,六十岁生辰时也只是增加了“赐廷臣宴”项目。所以这枚“嘉庆万寿”大钱应该也铸于其六十大寿之时。
笔者集藏的“嘉庆万寿”背穿上星窄缘细郭广穿大钱,直径70.8毫米,穿宽15.8毫米,外郭宽3.9毫米,厚6.1毫米,重107.7克
嘉庆朝所铸镇库大钱仍然沿袭了前朝制式,外郭特别宽阔、穿郭纤细、穿孔狭小。面文“嘉庆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皆为端庄丰满的字体。钱背“大清镇库”四字也是楷书对读,书法依然为有清以来镇库大钱上的雄浑遒劲字体。龙纹是清朝镇库大钱的重要外郭纹饰,多为清朝新创,有飞龙抢珠纹、对龙抢珠纹、对龙戏珠纹、云龙对舞纹、两龙抢珠纹等多种样式。清朝反复将多种龙文铸于镇库大钱上,除了炫耀皇权外,可能也真的相信龙纹会对邪魅起到震慑作用。这些龙纹名称都是笔者根据其内容和形态而定的,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名称将其区分开来。“嘉庆通宝”镇库大钱上就出现了飞龙抢珠纹、两龙抢珠纹、云龙对舞纹三种龙纹,其中外郭铸云龙对舞纹的还是第二、第三、第四三等大钱兼铸。最大的第四等级大钱除文字外,面背地张上还加铸了阴刻纹饰:钱面右上和左下是相对的蝙蝠,右下和左上是相对的枝叶衬托的寿桃;钱背地张上为四种暗八仙纹,右上为阴阳板、右下为灯笼、左下为笛子、左上为葫芦。清代镇库大钱上还有一种频繁出现的外郭纹饰,就是十二生肖纹,“嘉庆通宝”镇库大钱也使用了这种纹样。十二地支配属生肖,象征着天道运行周而复始、自然界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将其铸于镇库大钱上,则寄托了千秋万代帝业永续,子子孙孙传承不断的美好愿望。另见外郭上铸十福天降纹的第一、第二、第三三个等级的“嘉庆通宝”镇库大钱,应为同期铸制的系列铸币。还有一种“嘉庆通宝”镇库大钱外郭铸缠枝莲荷纹,也寄托了事业兴旺、子孙繁盛、永续传承的美好愿望。一种中缘细郭通体都不加铸阴刻纹饰的“嘉庆通宝”镇库大钱,也是历朝皇家大钱经常出现的样式。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飞龙抢珠纹大钱,直径72毫米,穿宽10.0毫米,外郭宽13.0毫米,厚5.0毫米,重160.3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两龙抢珠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2.8毫米,外郭宽18.0毫米,厚8.9毫米,重443.0克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云龙对舞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5.0毫米,外郭宽18.0毫米,厚8.0毫米,重448.4克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云龙对舞纹大钱,直径114.0毫米,厚8.6毫米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云龙对舞纹大钱,直径195.0毫米,穿宽30.0毫米,外郭宽37.0毫米,厚10.0毫米,重2015.0克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二生肖纹大钱,直径115.0毫米,厚9.0毫米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福天降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4.0毫米,厚5.0毫米,重146.0克
李忠宝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福天降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4.0毫米,厚8.5毫米,重429.53克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福天降纹大钱,直径113.0毫米,穿宽16.5毫米,厚8.0毫米,重583.4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96.1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9.2mm毫米,厚8.5毫米,重430.8克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中缘细郭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8.0毫米,外郭宽10.0毫米,厚8.0毫米,重398.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