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的大小三等“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大钱外郭均铸云龙对舞纹。龙纹是清代镇库大钱的重要外郭纹饰,有飞龙抢珠纹、对龙抢珠纹、对龙戏珠纹、云龙对舞纹、两龙抢珠纹等多种样式。这些名称都是笔者根据龙纹的内容和形态而定的,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名称将其区分开来。清代镇库大钱上还有一种经常出现的外郭纹饰,就是十二生肖纹。下面是一种第三等级的镇库大钱,直径115.0毫米。亦为外郭特别宽阔、穿郭纤细、穿孔狭小的样式。面背文字与前面介绍钱币相同:面文“嘉庆通宝”四字楷书对读,字体端庄丰满;背文“大清镇库”四字也是楷书对读,仍为清朝镇库大钱雄浑遒劲的字体。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即为十二生肖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辽“会同通宝”祭祀大钱,入清以后又被频繁使用。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动物崇拜有关。十二地支配属生肖,象征着天道运行周而复始、自然界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将其铸于镇库大钱上,则寄托了千秋万代帝业永续,子子孙孙传承不断的美好愿望。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二生肖纹大钱,直径115.0毫米,厚9.0毫米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云龙对舞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5.0毫米,外郭宽18.0毫米,厚8.0毫米,重448.4克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云龙对舞纹大钱,直径114.0毫米,厚8.6毫米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云龙对舞纹大钱,直径195.0毫米,穿宽30.0毫米,外郭宽37.0毫米,厚10.0毫米,重2015.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两龙抢珠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2.8毫米,外郭宽18.0毫米,厚8.9毫米,重443.0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96.1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9.2mm毫米,厚8.5毫米,重430.8克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福天降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4.0毫米,厚5.0毫米,重146.0克
李忠宝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福天降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4.0毫米,厚8.5毫米,重429.53克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福天降纹大钱,直径113.0毫米,穿宽16.5毫米,厚8.0毫米,重583.4克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飞龙抢珠纹大钱,直径72毫米,穿宽10.0毫米,外郭宽13.0毫米,厚5.0毫米,重160.3克
笔者集藏的“嘉庆万寿”背穿上星窄缘细郭广穿大钱,直径70.8毫米,穿宽15.8毫米,外郭宽3.9毫米,厚6.1毫米,重107.7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大钱,直径114.0毫米,穿宽19.4毫米,外郭宽14.1mm毫米,厚8.4毫米,重531.0克
天马泉友集藏的“嘉庆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大钱,直径95.7毫米,穿宽16.5毫米,外郭宽13.1毫米,厚9.1毫米,重416.2克

天马泉友集藏的“嘉庆重宝”背龙飞凤舞图外郭幻化如意云纹大钱,直径72.2毫米,穿宽16.5毫米,外郭宽13.4毫米,厚6.1毫米,重161.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