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祸乱、风起云涌——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所建大西政权铸币06
“西王赏功”背龙飞凤舞图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
前面介绍了一种“西王赏功”背祥云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下面再介绍一种钱背样式不同的大钱。是为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1.9毫米。寛缘细郭、穿孔狭小。面文“西王赏功”四字也是楷书对读,书法与前面介绍钱币一体同风皆为一家手笔。这枚钱币钱背围绕穿孔所铸阳文龙飞凤舞图尚属首见。穿右一条飞舞盘旋的巨龙从天而降。龙身蜿蜒起伏,四肢作挥舞腾挪状。穿下龙头画法抽象夸张,但瞠目张口须发毕现亦见威猛震撼态势。穿左是一只凌空飞来的凤鸟,头上凤冠招展凤眼圆睁凤喙大张,凤身双翼大展作振翅翱翔状,尾羽缤纷飘扬于穿上。一龙一凤相会于穿下,穿孔上下另有两个火焰状物体不能确认为何物。笔者理解钱背铸龙凤图形的祭祀大钱,应为册封皇后时祭告天地祖宗的铸币。所以这种大钱应铸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元“大顺”之后。但这种龙飞凤舞图形不同于辽代的龙凤呈祥图形,也不同于明朝的龙凤朝阳图形,不知源于何朝。如认为是大西政权首创,后世清朝历代也多有使用。在大清眼中张献忠所建是僭伪政权,不可能沿用其铸币图样。也有可能是大西政权袭用了大清的早期铸币样式。近四百年云烟掩藏的真相而今已不易考证了。和前面介绍钱币一样,这枚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亦为三组繁华聚福纹。张献忠反复将明朝开国之初使用过的纹样铸于“西王赏功”祭祀大钱上,执着向往像明太祖一样实现开天辟地建立一统基业的梦想。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西王赏功”背龙飞凤舞图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71.9毫米,穿宽10.2毫米,外郭宽12.8毫米,厚5.9毫米,重160.0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西王赏功”背穿上祥云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96.1毫米,穿宽15.2毫米,外郭宽15.5毫米,厚9.0毫米,重377.62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西王赏功”背四月孕四星外郭漫天祥云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3.8毫米,厚8.2毫米,重381.16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西王赏功”背四月孕四星外郭漫天祥云纹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9.7米,外郭宽12.9,厚5.9毫米,重150.1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西王赏功”背上月孕星下北斗七星外郭繁盛牡丹纹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9.7米,外郭宽13.0,厚5.7毫米,重139.4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西王赏功”背上月孕星下北斗七星外郭对缠藤蔓纹大钱,直径72.5毫米,穿宽9.5毫米,外郭宽13.0毫米,厚5.7毫米,重144.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