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年间铸币
“崇祯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历时十七年(1628年-1644年)。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无嗣而崩,朱由检奉遗诏继承皇位。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他即位之初,就铲除了以权宦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力图实现明王朝的“中兴”。但割据辽东的后金政权成了明王朝的最大威胁,还于崇祯二年(1629年)冬攻入塞内,包围北京。此后五次入塞劫掠,并陆续攻克山海关外的大凌河、松山、锦州等明军据点。加之陕西、河南等地连年天灾,引发明末农民起义,其中李自成、张献忠两部势力坐大。朱由检频繁更换内阁辅臣,先后诛戮袁崇焕等18名封疆大吏,企图解决内忧外患,但终归失败。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兵临北京,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崇祯年间铸有楷书对读的小平、折二、折五、折十等行用钱,背文复杂,品类繁多。目前亦见多种与行用钱相对应的“崇祯通宝”祭祀大钱。
历朝惯例,祭祀大钱都可按钱文字体分为两类,一类字体端庄刻板者为祭祀天地的大钱,一类字体凝练生动者为祭祖大钱。两类大钱虽然都是一钱一书的书写细节会有些微差异,但写法没有显著变化。但“崇祯通宝”大钱却打破了这一惯例。目前所见字体端庄刻板的可归入祭祀天地类大钱的“崇祯通宝”就有四种,写法都有显著差别;可归入祭祖大钱类的“崇祯通宝”也有两种,写法更是迥然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概与明思宗朱由检追求社会变化有关。崇祯年间内忧外患严重,明思宗居危思变力图改变这种社会现状,所以对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许多调整。崇祯年号历时十七年岁月比较漫长,祭祀大钱一成不变也确实显得单调,所以不同阶段的祭祀天地和祭祀祖宗的两类大钱钱文字体都相应地写出了变化。
祭祀天地的大钱钱文皆为端庄刻板的字体,从具体书写差别可分为四种:第一种“祯”字左偏旁从“礻”,“通”字走之旁起首只有一点、为“方头通”;第二种“祯”字左偏旁也从“礻”,“通”字走之旁起首为两点、上面“甬”字为三角形字头;第三种“祯”字左偏旁从“示”,“通”字为“两点方头通”;第四种“祯”字左偏旁也从“示”,但两侧撇点写作长短两竖,“通”字也为“两点通”,但“甬”头起笔顿作一点然后再提笔书就横折钩和最后一点。四种字体当然还有许多细节差异,这里就不细述了。
四种祭祀天地的“崇祯通宝”大钱面文比较
祭祀天地的大钱钱背有穿上铸骏马图、穿上“勑”字穿下“百”字、合背钱和穿上月孕星几种样式。崇祯年间乃多事之秋,祭祀大钱钱背铸骏马图彰显以武安邦的治国理念也是必要之举。钱背上“勑”下“百”大钱在明钱中尚属首见。“勑”是“敕”的通假字,意为皇帝的旨意、皇命。所以这枚钱币钱背字义即为“尊照皇命铸制的值百大钱”。崇祯年间所铸行用钱中亦见一种钱背上“勑”下“二”的折二钱,这枚大钱应为与其相对应的祭祀大钱。如此大钱钱背不可能再纪“二”字,纪“百”也是虚值,表示数额巨大。
祭祀祖宗的大钱钱文有两种不同的字体,一种为凝练生动的字体,“崇”字下面两点、“祯”字“贞”部下面两点、“宝”字下面双足都写作一撇一点,“祯”字左偏旁从“礻”,“通”字走之旁两点、“甬”头写法也是顿笔成点然后再书横折钩和最后一点。这种钱币钱背光素未加铸任何字纹标记,按历朝惯例应为祭祖大钱。另一种祭祖大钱钱文虽显规整,但刻意将“崇”下面“示”字第二横拉长,使两端大大超出字形之外,“祯”字左偏旁从“示”,“通”字为“两点方头通”。这种字体的钱币已出现两枚,一枚钱背地张上铸对蝠四桃阴刻纹饰,另一枚钱背铸四月孕四星阳文标记。按历朝惯例钱背铸阴刻纹饰的为祭祖大钱,铸阳文标记的是祭祀天地的大钱。但两钱面文相同,而且都是刻意写成“长横崇”的大钱,实际上是给这类钱币加了特殊标记,所以笔者认为两钱都应归属祭祖大钱系列。明朝祭祀大钱自明太祖和明成祖开始在钱背字纹标记方面已经打破历朝惯例,使得所表达的意义更为直白,但也使钱币分类更趋复杂。崇祯帝居危思变更在祭祀大钱上多有体现,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尚少,有些问题还显得扑朔迷离。
两种祭祀祖宗的“崇祯通宝”大钱面文比较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背骏马图外郭菊花茂叶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6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6.0毫米,重150.0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背骏马图外郭六福齐聚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1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7毫米,重135.2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背上“勑”下“百”外郭双凤炫宝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1.0毫米,厚5.5毫米,重133.8克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外郭蝙蝠寿桃纹合背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2毫米,外郭宽11.9毫米,厚5.6毫米,重149.0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外郭菊花如意纹合背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1.9毫米,厚5.6毫米,重143.9克
李庆河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背穿上月孕星窄缘细郭广穿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21.5毫米,厚9.0毫米,重339.82克
笔者集藏的“崇祯通宝”中缘细郭广穿光背大钱,直径71.7毫米,穿宽14.2毫米,外郭宽8.2毫米,厚6.1毫米,重129.2克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背对蝠四桃纹外郭八方降福纹大钱,直径95.6毫米、穿宽15.0毫米,厚8.2毫米,重376.3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五凤翔集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5.0毫米,厚9.0毫米,重414.84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