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年间铸币03
“崇祯通宝”背“勑百”外郭双凤炫宝纹大钱
前面展示了两种钱背穿上铸骏马图的“崇祯通宝”大钱,下面再介绍一种钱背不同样式的祭祀大钱。其亦为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2.0毫米。寛缘细郭、穿孔稍小。面文“崇祯通宝”四字也是楷书对读,书法虽然与前面介绍两钱一体同风,但具体写法又有不同。前面介绍两钱明显差异在于一为单点“方头通”、一为两点“三角通”;“祯”字写法都是一样的,左偏旁皆从“礻”。而这枚钱币却又有差异,“通”字为两点“方头通”,“祯”字左偏旁从“示”。历朝祭祀大钱通常只有两种字体,一种为祭祀天地的大钱、一种为祭祖大钱,但“崇祯通宝”字体变化较多,后面还会介绍。这枚钱币钱背穿上铸一“勑”铸,穿下铸一“百”字。“勑”是“敕”是通假字,意为皇帝的旨意、皇命。所以这枚钱币钱背字义即为“按照皇命铸制的值百大钱”。崇祯年间所铸行用钱中亦见一种钱背上“勑”下“二”的折二钱,这枚大钱应为与其相对应的祭祀大钱。如此大钱钱背不可能再纪“二”字,纪“百”也是虚值,表示数额巨大。钱背铸“勑”字的钱币在明钱中尚属首见。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八组双凤炫宝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辽铸“开丹圣宝”祭祀大钱。实际上是以双凤朝阳图形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变形而成的新纹样。双凤对栖于盾形宝物两侧,凤首作扭头回顾状,张开的凤尾如繁花簇拥着中间宝物。外郭上八组纹饰连续不断,犹如朵朵花朵凌空绽放。双凤朝阳作为中华传统纹样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出现。《诗经•大雅•卷阿》有诗句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完美、吉祥、幸福,太阳象征光明。所以后世常用丹凤朝阳来比喻贤才恰逢好时机。将这种纹饰铸于祭祀大钱上,大有标榜太平盛世、人才皆有用武之地的寓意。同时,凤凰代表皇后的形象,更是皇权的象征。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背上“勑”下“百”外郭双凤炫宝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1.0毫米,厚5.5毫米,重133.8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背骏马图外郭六福齐聚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1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7毫米,重135.2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崇祯通宝”背骏马图外郭菊花茂叶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6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6.0毫米,重150.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