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2023-01-26 18:09:03)
标签:

收藏

古钱币

失蜡法铸币

祭祀大钱

天启通宝

分类: 其他钱币

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铸币07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前面介绍的钱背穿上加铸“百”字的“天启通宝”是纪值大钱,下面再介绍一种钱背纪值兼纪重的大钱。其亦为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0.0毫米。寛缘细郭、狭穿形制。和前面介绍钱币一样,面文亦为楷书对读的“天启通宝”四字,书法凝练生动,同属“长腿天”系列。这枚钱币钱背穿上铸一楷体“十”字,又于穿右楷体竖书“一两”二字。这种钱背样式也是遵循明太祖遗制设置的,所见“洪武通宝”和“天启通宝”折十行用钱都有这种样式。穿上“十”是为纪值,表示该钱为折十大钱。但过去泉家将穿右“一两”解释为折银是十分荒谬的。足重的小平钱一枚就重一钱,十枚就重一两。折十大钱理论上也应该重一两,但历朝铸钱都有减重现象。不管是否减重,重量不超过一两的铜钱怎么可能与一两白银画等号呢?笔者认为钱背所铸“一两”其实是明太祖建国后为保证钱币不减重而制定的规制,在钱背明文将折十和一两等同起来,即规定折十大钱所用铜材的重量应为一两。当然这也是防伪手段,重量达不到一两的即有私铸之嫌。明熹宗再铸“天启通宝”背“十”、“一两”祭祀大钱和行用钱,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对先祖的尊重和怀念。这枚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江崖海水纹,这种纹样此前未见。外郭内侧,是一道连续用V形纹组成的绳纹。穿下是高耸的山峰,山峰两侧两条植物藤蔓相对而出,蜿蜒起伏一似大海翻腾的波涛。波谷处藤蔓新枝新叶不断孳生,又犹如翻卷飞溅的浪花。藤蔓几经起伏交汇于穿上,对缠后回头再生发出许多新枝新叶。江崖海水纹是中华传统纹样之一,但限于官府使用,常织绣于龙袍或官服下摆。通常下面是并排的表示深海的曲线水脚,上端为翻卷的波涛浪花,再上为矗立的山石。祭祀大钱上囿于外郭空间局限,变成了向两端发展的图形,回环后又圆满闭合到一起。江崖海水纹有江山一统、山河永固、四海归心、福山寿海等吉祥意义,不断延伸的藤蔓又有子孙绵延繁盛,帝业永续传承等寓意。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神泉圣宝泉友集藏的“天启通宝”背上“十”右“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直径70.0毫米,穿宽9.2毫米,外郭宽12.1毫米,厚4.2毫米,重105.0克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神泉圣宝泉友集藏的“天启通宝”背穿上“百”外郭菊花茂叶纹大钱,直径72.2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5.3毫米,重137.0克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天启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宽缘细郭大钱,直径72毫米, 穿宽13毫米, 厚6毫米,重151.5克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天启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缠枝牡丹纹大钱,直径72.8毫米,穿宽11.6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6.0毫米,重150.0克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天启通宝”背穿上祥云窄缘细郭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20.0毫米,外郭宽14.0毫米,厚9.0毫米,重361.7克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天启通宝”背穿右日外郭葫芦花叶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1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7毫米,重135.2克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外郭江崖海水纹大钱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天启通宝”背飞龙抢珠图外郭蝙蝠穿云纹大钱,直径72.3毫米,穿宽11.5毫米,外郭宽11.8毫米,厚5.5毫米,重144.0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