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铸币10
“洪武通宝”背“大明镇库”外郭五福齐集纹大钱
前面介绍的多种“洪武通宝”皆为祭祀大钱,下面再介绍一种“洪武通宝”镇库大钱。该钱硕大无朋,是最大等级的皇家大钱,直径达到395.0毫米。外郭十分宽阔、穿郭纤细、穿孔狭小。面文“洪武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与前面介绍钱币皆为一家手笔,但笔画纤细,字体更显挺拔刻板。钱背也以楷体对读书“大明镇库”四字,但“大明”两字笔法与“镇库”明显不太协调,有搭配之嫌。其实“镇库”两字的写法最早曾出现于唐朝所铸的“大唐镇库”大钱上,后世各朝多在沿用或模仿。就连“大唐镇库”大钱本身也存在“大唐”与“镇库”写法不协调问题,说明这种写法的“镇库”两字出现还早,或出南北朝时期。原版“镇库”两字不知何人所书,后世大概迷信这两个字真的有镇库效用,所以一直沿用。这枚镇库大钱面背除了文字外,还在地张上加铸了暗八仙纹样:钱面右上为莲花、右下为道情筒、左下为横笛、左上为宝剑。钱背纹饰很不清晰,右上似为阴阳板、右下为葫芦、左下为横笛、左上似为灯笼。面背纹饰中横笛重复而缺少扇子,可能为制版错误。这组暗八仙纹样最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永通万国”祭祀大钱上就已出现,与后世的暗八仙纹样各有异同。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五福齐集纹。这种纹样虽然前所未见,但明显是参照首见于宋朝的“宋元通宝”大钱上的凤鸟飞天纹绘制的。两种纹饰绘画技法表现形式相同,但凤鸟飞天纹为六只凤鸟排成一行向前飞行,而这种五福齐集纹却是一只蝙蝠高居穿上正面飞来,两侧四只蝙蝠两两相对展翅侧飞。外郭上以简练流畅的笔触夸张地刻画出五只蝙蝠从天而降的场景。蝙蝠羽翼丰满双翼大展,姿态从容优美。羽翼中还巧妙地加入了多个如意纹,更突出了吉祥如意的寓意。蝙蝠是福运的象征,五只蝙蝠齐集即代表五福临门。《尚书·洪范》将五福解释为:长寿、富有、健康安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善终。后世也有将善终替换成多子多孙的。这种镇库大钱钱体硕大,但上面的阴刻纹饰同低等级钱币一样精细,所以拍成整幅图片后,精细的纹饰就很难看清了。要想看清阴刻纹饰,需要拍摄局部特写图片。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大明镇库”外郭五福齐集纹大钱,直径395.0毫米,穿宽56.0毫米,外郭宽67.0毫米,厚9.2毫米,重8000克左右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开元通宝”背“大唐镇库”外郭莲花纹大钱,直径393毫米,穿宽60.1毫米,外郭宽61.4毫米,厚9.5毫米,重780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穿上“国”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73.0毫米,穿宽9.4毫米,外郭宽13.5毫米,厚5.6毫米,重149.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穿上“定”外郭变形双尾龙纹大钱,直径72.5毫米,穿宽10.0毫米,外郭宽12.8毫米,厚5.9毫米,重146.4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上“百”下“福”面郭八方集福纹背郭携雏凤鸟纹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11.4毫米,外郭宽11.8毫米,厚5.8毫米,重146.4克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右“广”左“百”中缘细郭大钱,直径96.4毫米,穿宽16.7毫米,外郭宽11.7毫米,厚9.2毫米,重422.0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左“广”右“百”面郭漫天洪福纹背郭孳生藤蔓纹大钱,直径71.9毫米,穿宽11.4毫米,外郭宽12.3毫米,厚5.8毫米,重143.6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穿上“北平”下七星外郭凌空凤鸟纹大钱,直径96.4毫米,穿宽13.3毫米,外郭宽16.0毫米,厚8.8毫米,重420.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穿上“济”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73.2毫米,穿宽9.4毫米,外郭宽12.8毫米,厚5.7毫米,重142.0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飞龙抢珠中缘细郭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9.0毫米,厚9.0毫米,重424.1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飞龙抢珠外郭葫芦花叶纹大钱,直径72.8毫米,穿宽11.5毫米,外郭宽11.7毫米,厚5.5毫米,重147.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