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铸币07
“洪武通宝”背竖书“百福”面背外郭异纹大钱
前面介绍了“洪武通宝”背“济”、背“北平”、背“广”等多种纪地祭祀大钱,下面再介绍一种“洪武通宝”钱背纪“福”大钱。其亦为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2.1毫米。寛缘细郭、穿孔稍小。面文“洪武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与前面介绍的多种大钱一样皆为刚健秀丽的字体。钱背用相同的楷书字体于穿上铸一“百”字、又于穿下铸一“福”字。“百”字为虚值,表示这是与纪值行用钱相对应的祭祀大钱;“福”字纪地,表示是为洪武二年五月设置福建行省时所铸祭祀大钱。按常理纪地文字应在穿上纪值文字应在穿下,但由于“福”字含有“幸福”等吉祥含义,设计者有意将其放在了数字后面,形成了多福齐聚的隐含意义。明朝所铸五等流通钱币也莫不如此。这枚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也不相同。钱面外郭上所铸为八方集福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五代初桀燕刘守光所铸“永安一百”祭祀大钱。外郭上八只蝙蝠一齐展翅飞向穿孔方向。蝙蝠为图案化的中轴对称图形,融入了宝相花绘画技法,线条中还加入了如意纹等多种复杂花纹。形象双目圆睁,胡须双分,身体壮硕,翅展华丽,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种纹样包含了八方集福、福从天降、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钱背外郭所铸为五组携雏凤鸟纹,这种纹样曾见于辽朝“乾统通宝”祭祀大钱。纹样主体为一只昂首挺胸的凤鸟,长长的尾羽向下翻卷,整体呈流线型,不作细节刻画。凤鸟背部又落一只雏凤,也是昂首挺胸,凤冠后扬,尾羽纷飞。凤鸟尾部再落一只雏凤,凤冠后扬作回首张望状。凤鸟腹部有一飞鱼展翅飞起,周遭云雾缭绕,表现凤鸟穿飞于云水之间。凤鸟现身是祥瑞之兆,凤鸟更代表着皇后的形象,是皇权的象征。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上“百”下“福”面郭八方集福纹背郭携雏凤鸟纹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11.4毫米,外郭宽11.8毫米,厚5.8毫米,重146.4克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右“广”左“百”中缘细郭大钱,直径96.4毫米,穿宽16.7毫米,外郭宽11.7毫米,厚9.2毫米,重422.0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左“广”右“百”面郭漫天洪福纹背郭孳生藤蔓纹大钱,直径71.9毫米,穿宽11.4毫米,外郭宽12.3毫米,厚5.8毫米,重143.6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穿上“北平”下七星外郭凌空凤鸟纹大钱,直径96.4毫米,穿宽13.3毫米,外郭宽16.0毫米,厚8.8毫米,重420.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穿上“济”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73.2毫米,穿宽9.4毫米,外郭宽12.8毫米,厚5.7毫米,重142.0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飞龙抢珠中缘细郭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9.0毫米,厚9.0毫米,重424.1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飞龙抢珠外郭葫芦花叶纹大钱,直径72.8毫米,穿宽11.5毫米,外郭宽11.7毫米,厚5.5毫米,重147.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