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中原、一统江山——元文宗图帖睦尔铸“至顺通宝”大钱
所见无多的“至顺通宝”祭祀大钱
泰定五年(1328年)二月,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改元“致和”。当年七月,泰定帝驾崩于上都。丞相回回人倒剌沙专权自用,迟迟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同年八月,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九月迎立元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即位,改元“天历”,是为元文宗。十月初,倒剌沙在上都拥立9岁的皇太子阿速吉八为皇帝,建元“天顺”。于是爆发了两都之战,一个月后上都一方战败,阿速吉八被杀。阿速吉八和他的父亲也孙铁木儿一样,都被认为是非法自立的君主,没有得到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致和”、“天顺”年号为时短暂,又处丧乱之际,有可能未铸祭祀大钱。但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天历年号历时三年(1328年—1330年),理应铸有祭祀大钱,或许尚未浮出水面。“至顺”是元文宗图帖睦尔的第二个年号,历时三年(1330年—1332年),遗留有年号祭祀大钱。
目前所见“至顺通宝”祭祀大钱也为数不多,只见较小的三个等级钱币。皆为寛缘细郭形制,外郭上铸阴刻纹饰。面文“至顺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风一致皆为端庄工整的字体。钱背有穿上仰月和四星两种阳文标记,另有一种光背大钱。历朝钱背铸阴刻纹饰或光背大钱皆为祭祖大钱,但面文字体与祭祀天地的大钱都会刻意形成区别。“至顺通宝”光背大钱与背纪星月标记的大钱面文书法一体同风皆为相同字体,应该同属祭祀天地的大钱。这种情况在前面介绍的“泰定通宝”祭祀大钱中已经出现过。将祭祀天地的大钱铸成光背样式有可能是元朝在这一时间段出现的特例。
李翔泉友集藏的“至顺通宝”背穿上仰月外郭蝙蝠卷草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3.0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5毫米,重135.8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至顺通宝”背四星外郭六朵祥云纹大钱,直径72.3毫米,穿宽11.8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7毫米,重137.4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至顺通宝”背四星外郭星月拱日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3毫米,外郭宽11.7毫米,厚5.9毫米,重148.90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至顺通宝”背四星外郭星月拱日纹大钱,直径115.0毫米,穿宽19.0毫米,厚8.3毫米,重533.2克
笔者集藏的“至顺通宝”外郭莲花寿桃纹光背大钱,直径96.2毫米,穿宽18.0毫米,外郭宽14.9毫米,厚8.2毫米,重379.2克
铅和青铜两种材质的同版“至顺通宝”折三钱,直径都在33毫米以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