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中原、一统江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铸“延祐通宝”大钱
“延祐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延祐”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第二个年号,历时七年(1314年-1320年)。延祐年间所遗行用钱有“延祐通宝”和“延祐元宝”两种面文的小平钱,但目前所见祭祀大钱只有“延祐通宝”一种面文。“延祐通宝”祭祀大钱也可分为祭祀天地的与祭祀祖宗的两大类。
祭祀天地的大钱面文字体端庄规整,钱背铸阳文标记,有背穿上斜月、背穿上仰月、背上月下星等几种。其中银质大钱是前期样钱。亦见字纹标记等要素特征都基本相同的大小两等系列铸币。
祭祀祖宗的大钱面文字体雄浑凝重,钱背也有几种不同样式。一种钱背地张铸对蝠四桃阴刻纹饰,是元朝专有钱背样式,较为常见。一种钱背铸四种暗八仙阴刻纹饰,乃系承袭了南北朝以来的现成纹样,体现了元仁宗对道教的崇尚。另一种窄缘细郭形制通体都不铸阴刻纹饰的光背大钱,亦为历朝都有因循的祭祖大钱模式。还有一种“延祐通宝”背“大昊天寺”窄缘细郭大钱比较特殊。笔者认为其不是宗庙祭祖大钱,而是元仁宗在延祐三年(1316年)正月专门为元武宗逝世五周年在大昊天寺举行国忌会而铸制的礼佛钱。这枚大钱专门为先帝忌日的追荐活动而铸制,不但符合祭祀大钱的规格等级标准,而且面文使用了祭祖大钱的字体,也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祭祖大钱。铸制这种大钱的同时,元廷还铸制了“延祐通宝”背“大昊天寺”折五钱和“延祐三年”背“大昊天寺”小平钱两种纪念币,可见当时对这次国忌会相当重视,其规模也相当盛大。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祭祀大钱的证史作用、证实相关钱币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笔者集藏的“延祐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多福天降纹大钱,直径96.2毫米,穿宽15.6毫米,外郭宽15.0毫米,厚8.4毫米,重386.8克
吴江范甦新泉友集藏的“延祐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银质,直径70毫米,厚5毫米,重102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延祐通宝”背穿上仰月外郭多福天降纹大钱,直径71.8毫米,穿宽11.3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9毫米,重146.9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延祐通宝”背上月下星外郭卷蔓花叶纹大钱,直径72.3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5.5毫米,重131.6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延祐通宝”背上月下星外郭卷蔓花叶纹大钱,直径115.0毫米,穿宽19.0毫米,厚8.0毫米,重539.7克
笔者集藏的“延祐通宝”背对蝠四桃纹外郭四飞蝙蝠纹大钱,直径96.5毫米,穿宽15.3毫米,外郭宽14.9毫米,厚8.5毫米,重393.2克
笔者集藏的“延祐通宝”背对蝠四桃纹外郭八方聚福纹大钱,直径96.2毫米,穿宽15.8毫米,外郭宽14.7毫米,厚8.3毫米,重376.3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延祐通宝”背四种暗八仙纹外郭十四凤鸟纹大钱,直径72.5毫米,穿宽12.2毫米,重153克
山腰岭药石泉友集藏的“延祐通宝”窄缘细郭光背大钱,直径72毫米
古泉园丁泉友集藏的“延祐通宝”背“大昊天寺”大钱,直径70.2毫米,厚6.2毫米,重128.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