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是元成宗铁穆耳的第二个年号,共历时十一年(1297年-1307年)。大德年间遗留有汉文和八思巴文两种文字的“大德通宝”行用钱,皆为对读钱币。汉文“大德通宝”钱有小平、折二、折三各等,八思巴文“大德通宝”钱多为折三大小的钱币。与其相对应,亦见汉文和八思巴文的多种祭祀大钱。
汉文“大德通宝”祭祀大钱分祭祀天地的和祭祀祖宗的两种,面文“大德通宝”四字虽然都是楷书对读,书法却有明显差别。祭祀天地的大钱书法质朴笨拙,但也刻求工整,穿孔上下“大”、“德”两字字形较宽;祭祀祖宗的大钱“大”、“德”两字字形较窄,“大”字一捺较短,“通”、“宝”两字书法明显秀美,可能是效仿了其他钱币上的钱文。除了书法差异外,两者钱背形式也有区别:祭祀天地的大钱钱背皆铸阳文标记,有穿上斜月、上月下星和合背几种样式。合背钱其实也是祭祀大钱的一种分类方式,历代祭祀大钱中皆有见,但元朝钱币中尚少出现。祭祀祖宗的大钱钱背不铸阳文标记,而铸元朝专用的对蝠四桃阴刻纹饰。八思巴文“大德通宝”目前所见皆为祭祀天地的大钱,所见钱背阳文标记有穿上斜月、上月下星和四月孕四星等几种。汉文“大德通宝”外郭上出现的缠蔓莲花纹和卷蔓花叶纹两种阴刻纹饰前所未见,也有可能是元朝新创。另外,汉文和八思巴文大钱外郭上也重复出现了莲花荷叶阴刻纹饰,两种钱币或为同期铸币。
笔者集藏的“大德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对飞云龙纹大钱,直径96.3毫米,穿宽16.2毫米,外郭宽14.9毫米,厚8.4毫米,重388.8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大德通宝”背上月下星外郭变形双尾龙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6.0毫米,厚9.0毫米,重387.69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德通宝”背上月下星外郭缠蔓莲花纹大钱,直径96.3毫米,穿宽14.0毫米,外郭宽16.0毫米,厚9.0毫米,重403.3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德通宝”外郭莲花荷叶纹合背大钱,直径72.8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5.7毫米,重139.0克
笔者集藏的“大德通宝”背对蝠四桃纹外郭六蝠翔集纹大钱,直径96.4毫米,穿宽15.5毫米,外郭宽15.0毫米,厚8.3毫米,重381.7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德通宝”背对蝠四桃纹外郭卷蔓花叶纹大钱,直径96.6毫米,厚9.7毫米,重459.4克
笔者集藏的八思巴文“大德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莲花寿桃纹大钱,直径96.2毫米,穿宽16.8毫米,外郭宽14.9毫米,厚8.5毫米,重387.2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八思巴文“大德通宝”背上月下星外郭莲花荷叶纹大钱,直径96.2毫米,穿宽15.7毫米,外郭宽16.0毫米,厚8.6毫米,重381.2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八思巴文“大德通宝”背上月下星外郭云龙幻化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7.0毫米,厚8.5毫米,重390.72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八思巴文“大德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双凤对飞纹大钱,直径72.8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5.7毫米,重139.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