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辽覆宋、拓土称雄——金世宗完颜雍铸“大定通宝”钱
浅析“大定通宝”背“申”钱和背“酉”钱
“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历时二十九年(1161年—1189年)。期间金、宋签署了《隆兴和议》,开启了四十余年的和平局面,促使金朝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大定之治”的繁荣兴盛局面。为了缓解流通领域钱荒问题,中央政权加大了铸币力度。所铸“大定通宝”小平钱是金朝发行量最大的钱币,也是版别最多的钱币。除了通常制式的钱币外,“大定通宝”小平钱还遗留有背“申”、背“酉”等钱背加铸文字的特殊版式钱币。目前所见,“大定通宝”祭祀大钱也有多种钱背铸“申”、“酉”字样的钱币。祭祀大钱与行用钱是一一对应的,这种情形并不足怪。关键是钱背所铸的“申”、“酉”究为何意呢?笔者认为其为地支纪年,即在钱背加铸地支名称表明这枚钱币是哪一年铸制的。“申”、“酉”相邻顺序排列的两个地支名称。大定年号一共二十九年,其中地支为“申”、“酉”的年份分别是大定四年、大定五年,大定十六年、大定十七年,大定二十八年和大定二十九年。那么,背“申”和背
“酉”的钱币到底是哪一时间段的铸币呢?笔者感到可以通过以下史实追踪溯源。
第一,南宋的币制改革对金朝铸币发生了影响。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南宋在铸币形式上进行了变革,促使钱币更加趋向标准化。主要变化是铜钱钱背开始用数字纪年,铁钱普遍纪监纪年。钱币文字也趋向单一的宋楷字体,其他篆、隶字体的钱文则很少出现了。女真人原为北方落后民族,其建国后的封建化进程,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推行中原地区典章制度和文化的过程。即使是用武力吞并汉族地区的过程,也是女真人被不断汉化的过程。所以金朝也会受到南宋币制改革的影响,在钱背纪年就是最直接的体现。所不同者,南宋采用的是数字纪年,而金朝则变换了一种形式,采用的是地支纪年。宋孝宗淳熙七年是金世宗大定二十年(1180年),所以“大定通宝”背“申”钱和背
“酉”钱必定铸于大定二十年之后,应铸于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和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这一时间段。
第二,“大定通宝”背“申”和背“酉”钱是金朝加大铸币力度的产物。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三年(1158年),在中都(今北京境内)设立两所钱监,东名“宝源监”、西名“宝丰监”,又在京畿地区内设立了“利用监”开始大规模铸钱。金世宗大定年间,由于经济发展流通领域出现了钱荒问题。大定十八年又在代州(今山西省代县境)增设了“阜通监”,大定二十七年又在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增设了“利通监”加铸钱币,使年铸钱额达到了十四万余贯。铸于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的“大定通宝”背“申”钱和铸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的“大定通宝”背“酉”钱,应该就是这两个新设钱监的产品。钱背加铸文字不但可以起到纪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与原有钱监所铸钱币相区别。“申”、“酉”两字都有分置于穿上穿下的不同版别钱币,有可能以此来区分“阜通监”和“利通监”铸币。
第三,随着金世宗完颜雍去世和钱监被裁撤,金朝铸币在钱背用地支纪年的做法也告终结。按照原来的设想,会按申、酉、戌、亥的顺序在钱背上将用十二地支纪年的做法一直延续下去。不想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二日,完颜雍病逝于中都宫中。皇太子完颜允恭早逝,故立允恭的儿子完颜璟即位,是为金章宗。由于铸钱耗费大大超过了十四万余贯的铸钱总额,继续铸钱势必会造成更大的亏空,金章宗于当年十二月下诏裁撤了设于代州的“阜通监”和设于曲阳的“利通监”。在钱背上用地支纪年的钱监已不复存在,所以之后的钱背铸“戌”“亥”等纪年文字的钱币也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以上就是“大定通宝”背“申”钱和背“酉”钱的来龙去脉。
“大定通宝”小平钱,背穿上“申”,青铜质,直径25.1毫米,重3.4克
“大定通宝”小平钱(方头通)背上“申”,青铜质,直径24.1毫米,重4.2克
“大定通宝”小平钱,背穿上“酉”,青铜质,直径25.2毫米,重3.6克
“大定通宝”小平钱,背穿下“双横酉”,青铜质,直径25.0毫米,重3.8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穿上“申”外郭六朵祥云纹大钱,直径72.3毫米,重153.4克
爱上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穿上仰月穿下“申”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96.3毫米,重393.0克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穿上仰月穿下“申”外郭二龙抢珠纹大钱,直径71.9毫米,重150.0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穿上星穿下“酉”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96.3毫米,重405.3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