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簇迎华诞 流光溢彩映辉煌
喜迎国庆佳节,发一对罕见的掐丝珐琅瓶与朋友们共赏。
图1、第一面
图2、第二面
图3、鎏金瓶口
图4、瓶底满饰蓝色珐琅彩釉
两瓶高26.5厘米、最大直径为15.5厘米左右。器型线条优美流畅。瓶口微现喇叭形,直颈较长,中段呈弧形内收。下面宽肩微耸,鼓腹收束成较窄器底。底座较高,斜向外撇。瓶口为一圈鎏金环形带,下面饰一周如意纹。颈肩相接处又是一圈鎏金环形带,带上饰水波纹,带下亦为一周如意纹。器底收束处和底座边沿再施两周鎏金环形带,边饰水波纹。瓶两面开窗,内饰西番莲主题花卉纹样,周遭及瓶颈、底座上繁花似锦,衬以大量的花叶纹、卷草纹等纹样。整个瓶体上花团锦簇,真可谓异彩奇纹相掩映,转侧看花花不定。两瓶其实并非完全意义的对瓶,器型大同小异,纹饰也是同一主题各自表现。也许这种器物当时就不是按一模一样成对制作的。
掐丝珐琅器是我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是用柔软的方铜丝掐成各种花纹图形,焊接在铜质的胎体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图形内烧制而成的器物。铜丝实际上起到了限制各色珐琅釉在高温中熔化混淆的作用。烧制成型后,还要经过打磨和鎏金等后续加工处理才能最后完成。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制作工艺技术达到了巅峰,而使用的珐琅釉又多以蓝色为主,故后人称之为“景泰蓝”。到清代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中专门设有珐琅作,掐丝珐琅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器型更为广泛、色彩更为丰富,还出现了金胎金丝、银胎银丝和珠宝镶嵌等高档器物。
再看本文展示的这对赏瓶与普通掐丝珐琅器物有何不同呢?
第一,器物表面处理形式不同。普通掐丝珐琅器胎体上基本都会被珐琅釉料填满覆盖,很少露出胎体。一般地子上会填满蓝色釉料,花卉纹饰会填满彩色釉料,最后和掐丝一道磨成同一平面。而这种赏瓶为了取得金光闪闪的效果,珐琅纹饰之间大面积裸露出了金属胎体。
第二,材质不同。这对赏瓶出自吉林省德惠县农村,原来周身挂满了烧柴草的烟渍。但这些烟渍不难清除,笔者并未刻意清理,已经露出金光璀璨的原貌。说明器物的胎体不是一般铜材,不容易被氧化锈蚀。笔者用强磁铁试验,发现赏瓶表面任何部位都可以被强磁吸附,惟有底部不能吸附。可证器身和器底所用材料是不一样的。就连小小一片器底都不舍得使用相同材料,可见器身所用材料要比铜质器底珍贵得多。而器身使用这种材料,正是为了获得不被锈蚀金光闪闪的效果。笔者认为器身所用材料就是黄金的化合物,可能是为了增加黄金的强度,在其中加入了镍、钴、铁等铁族元素,所以才会被强磁吸附。使用这种材料,同时也加大了器身与鎏金环形带、与掐丝的颜色对比度,使器物更有层次感。而鎏金环形带与掐丝从色泽看,应为纯度更高的黄金。以上只是笔者的经验之谈,可通过材质检测进一步验证。
第三,加工工艺不同。普通掐丝珐琅器所用掐丝是方形的金属条,而赏瓶上的掐丝系用两股极细的金丝搓绳而成。金丝绳纹缝隙中并无鎏金痕迹,说明其黄金色泽不是后续鎏金形成的。这样,赏瓶表面并非同一平面,而是掐丝凸起,珐琅釉料稍低,胎体最低,形成了三个不同层次。
以上不同之处,造就了这两只掐丝珐琅赏瓶上既展现了珐琅釉的绚丽多彩,又折射出了黄金材料的金碧辉煌。采用金质绳纹掐丝,取得了更加璀璨的效果。在光照下,一瓣金丝绳纹就是一个闪光点。不同材质、不同色彩、不同层次的材料交相辉映,形成了熠熠生辉的绚丽景象。图片是在灯光下用相机拍摄的,尚不能达到肉眼所见实物的真实效果。这两只赏瓶从材质到工艺都十分罕见,符合清代乾隆年间器物花纹繁缛、色彩艳丽的特征,有可能就是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的创新产物。
图5、掐丝系用两股极细的金丝搓绳形成,金丝与胎体颜色有明显差异,绳纹缝隙中并无后续鎏金痕迹。
图6、采用绳纹掐丝,折射出金光璀璨的效果。在光照下,一瓣金丝绳纹就是一个闪光点。
图7、第三面
图8、第四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