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圣承道”是西夏毅宗李谅祚的第三个年号,历时四年(1053年—1056年)。目前所见最早的西夏铸币即为福圣承道年间铸造的西夏文“福圣宝钱”
小平钱,比《宋史·夏国传》卷四百八十六所载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西夏“始立通济监铸钱”要早100年。清末民初的古文字学家、西夏学专家罗福苌在《西夏国书略说》中曾最早著录过这枚钱币。近20年来宁夏、内蒙古、甘肃和陕北等等屡有出土,但仍然所见不多。近年在辽、金、元等朝代掠到北方的大量钱币中,也偶尔能够见到。笔者集藏的西夏文“福圣宝钱”折三钱和大如折五的汉字“福圣重宝”钱都是前所未见的逸品。说明福圣承道年间所铸钱币不光西夏文小平钱一种。
目前所见西夏祭祀大钱也从西夏文“福圣宝钱”起始,可见西夏此前确未铸钱。“福圣宝钱”也只见一种不加铸阴刻纹饰的最小等级祭祀大钱,同版两见可为互证。或许当时刚刚开始运用失蜡法工艺铸制祭祀大钱,还未完全掌握铸制精细阴刻花纹的技术。这种祭祀大钱直径71.4毫米,外郭较窄,穿郭纤细,穿孔较大。面文“福圣宝钱”四字为旋读的西夏文字,与小平、折三行用钱写法相同。钱背铸阳文标记:穿上为仰月纹、穿下为俯月纹、穿孔两侧各铸一星纹。钱币整体铸制精整、字郭深峻、地张平坦,从外表特征和包浆锈色看,为失蜡法铸币无疑。
直径71.4毫米,穿宽16.7毫米,外郭宽6.0毫米,厚5.8毫米,重118.9克
笔者集藏的西夏文“福圣宝钱”背对月对星广穿大钱,直径71.4毫米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西夏文“福圣宝钱”背对月对星广穿大钱,直径72.0毫米,厚5.7毫米
笔者集藏的西夏文“福圣宝钱”光背折三钱,直径29.5毫米
笔者集藏的大如折五“福圣重宝”光背钱,直径34.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