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国盈泉
北国盈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20,178
  • 关注人气:6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唐铸币综述

(2021-02-09 09:19:16)
标签:

收藏

唐国通宝

大唐通宝

开元通宝

永通泉货

分类: 一孔之见
集散钩沉 瑰宝共鉴——南唐铸币

南唐铸币综述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徐知诰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徐温去世后他接替把控吴国大权。吴天祚元年(935)被封为齐王。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徐知诰受吴睿帝禅让称帝,改国号“齐”,改元升元,定都江宁(今南京)。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自称系唐宪宗后裔,还姓李,改名昪,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
    南唐铸币首推“大齐通宝”,是钱为隶书对读小平钱,史籍无载。过去谱载“大齐通宝”仅两枚,一枚左上方缺一角,称为“缺角大齐”;另一枚钱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但两钱实物均已不知所终。关于“大齐通宝”的归属过去也有歧义,有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铸币说、宋金时期伪齐刘豫铸币说等,最后泉界趋于一致的看法是将上述两钱归于徐知诰改国号为大唐前的大齐铸币。近年北方所出“大齐通宝”小平钱不止一版。笔者认为其中钱背上下左右附于外郭内侧有四个空心星标记者和谱载“四眼大齐”就是同版钱币,“四眼大齐”上的四个小孔就是在空心星基础上钻出来的。此版钱币与近年所出钱背带四空心星纹标记的“大齐通宝”祭祀大钱互相印证,其为南唐铸币无疑。因为南唐继承大唐衣钵崇尚道教,而钱币铸四空心星恰为道教学说的表征。以上详情可参见拙作《大齐通宝琐议》。“大齐通宝”铸行时间较短,存世极罕,泉家亦将其归入南唐钱。
南唐铸币综述
“大齐通宝”背外郭内侧四空心星纹小平钱,青铜质,直径23.9毫米

南唐铸币综述
阿骨打保机泉友集藏的“大齐通宝”背外郭内侧四空心星纹同版小平钱

南唐铸币综述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大齐通宝”背四空心星外郭蝠桃桔钱纹祭祀大钱,直径96.0毫米

南唐铸币综述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大齐通宝”背四空心星外郭吉祥结纹祭祀大钱,直径113.5毫米

    除“大齐通宝”小平钱外,南唐还铸有“唐国通宝”、“大唐通宝”、 “开元通宝”、“永通泉货”等钱币。笔者认为徐知诰改国号为大唐是国之大事,当时必定铸有相应的钱币,最有可能铸行的就是“开元通宝”钱。因为徐知诰自诩为唐室后裔,改姓李、改国号为大唐,一定会沿袭大唐的典章制度。所以铸行有唐一代通行的“开元通宝”钱亦为顺理成章的举动。南唐铸行的 “开元通宝”钱文有隶、篆两体,其特征是外郭比较宽阔,与唐钱比较容易区分。据北宋陶岳《货泉录》所说篆书“开元通宝”为徐铉所书。徐铉出生于916年,为五代至宋初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尤攻李斯小篆。升元三年时他年方二十三岁,恐怕也还混不上书写钱文的资格。所以徐知诰改国号时所铸只能是隶书“开元通宝”。
南唐铸币综述
“开元通宝”隶书折三钱,直径29.3毫米

    “唐国通宝”行用钱多为对读小平钱,有篆、隶、楷三种书体的钱币。关于“唐国通宝”钱,史书多有记载。马令著《南唐书卷五·后主书第五》载: “及元宗即位,兵屡起,德昌泉布既竭,遂铸唐国钱,其文曰唐国通宝。又铸大唐通宝,与唐国钱通用。数年渐弊,百姓盗铸,极为轻小。保大末,兵窘财乏,钟谟改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径寸七分,重十八铢,字八分书,背面肉好皆有周郭。谟诛,遂废。”马令是北宋人,距离五代十国时间较近,且出身于金陵世家,对南唐的史实掌故了解较多。所以其所著《南唐书》是可信的。根据他的记载,“唐国通宝”钱应铸于元宗李璟即位之后,“大唐通宝”铸行又在其后,历经数年出现积弊后才改铸“永通泉货”大钱。
    其实南唐停铸国号钱也还有缘由。保大十三年(955年)至交泰元年(958年)期间,后周曾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交泰元年,后周还大举建造战舰,训练水师,准备渡过长江。无奈之下李璟上表柴荣尽献江北之地,并对后周称臣,不再使用刚刚启用的交泰年号而改用后周年号。《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载:“是时,扬、泰、滁、和、寿、濠、泗、楚、光、海等州,已为周得,景遂献庐、舒、蕲、黄,画江以为界。五月,景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奉周正朔,时显德五年也。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府(今属江西),自此南唐盛况不再。南唐不再铸行国号钱,也是臣服后周的表现。“永通泉货”正是这种情势下的铸币。《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又说:景困于用兵,钟谟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谟尝得罪,而大钱废。韩熙载又铸铁钱,以一当二。”当时南唐已停铸国号钱,又想缓解连年用兵造成的财政危机,所以听从钟谟的建议铸行了以一当十的“永通泉货”大钱。陆游《南唐书》记载这种钱币铸于后周咸德六年(959年)秋七月,而钟谟获罪死于宋建隆元年(960年)正月,所以这种钱币铸行时间短暂,后世留存也少。尽管如此,所见也有不同版别。“永通泉货”是减重大钱,初铸的隶书大钱直径也只有38毫米左右。后续铸币继续减重,篆书钱币铸制时间较晚,直径只有32毫米左右。
南唐铸币综述
“唐国通宝”篆书折三钱,直径31.9毫米

南唐铸币综述
“唐国通宝”篆书折五钱,直径34.5毫米

南唐铸币综述
“大唐通宝”隶书折三钱,直径32.5毫米

南唐铸币综述
“永通泉货”隶书当十大钱,直径37.9毫米

南唐铸币综述
“永通泉货”隶书当十大钱,直径32.3毫米

南唐铸币综述
“永通泉货”篆书当十大钱,直径31.7毫米

    元宗即位改元保大为943年,而铸行“永通泉货”大钱是在南唐去年号之后的959年。可是南宋陆游著《南唐书卷二·元宗本纪第二》却又是一种说法: “显德六年秋七月,铸大钱,文曰‘永通泉货’,一当十,与旧钱并行。又铸‘唐国通宝’钱,二当开通钱之二。”陆游《南唐书》中将“唐国通宝”钱的铸行时间推迟到了铸行“永通泉货”钱之后,与马令的说法不一致。孰是孰非呢?笔者感到史书作者的观点不会是空穴来风。对历史问题不能简单武断,必须客观地、辩证地进行分析和认识。首先,“唐国通宝”篆、隶、楷三种书体的钱币并不一定铸于同时。因为“唐国通宝”是国号钱不是年号钱,铸行不受时间局限,三种书体的钱币很可能有先后之分。过去泉界有对钱说,但从遗存实物看,三种钱币存世量有多有少,且大小不一,形制也有差异,不宜刻意配对。其次,楷、篆两种“唐国通宝”钱应该铸制在先,其中楷书钱可能铸行时间最长。因为楷书钱大小不一,其中存在许多减重钱,符合“数年渐弊,百姓盗铸,极为轻小”的说法。再次,隶书钱与陆游所说的铸行“永通泉货”钱之后又铸的“唐国通宝”较为相符。因为这种钱币比较规整,直径较大,也比较稀少,符合当二钱、流通时间短暂的实际情况。文中“二当开通钱之二” 应属笔误,应为“一当开通钱之二”。这样看,马、陆两家《南唐书》的说法都不存在问题。
南唐铸币综述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钱,直径23.5毫米

    南唐推行的是唐朝的典章制度,并未铸行年号钱。唯一出现的一种“保大通宝”背“天”钱,其实是南楚马希萼向南唐称臣奉南唐正朔后的铸币。南唐除国号钱外,其余“开元通宝”、“永通泉货”等钱都采用了比较宏观的命名方法。《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二》载:“五代相承用唐钱。诸国割据者,江南曰‘唐国通宝’,又别铸如唐制而篆文。”所说 “又别铸如唐制而篆文”者,即篆书“开元通宝”钱。实际上五代十国前期许多割据政权都不承认后梁篡唐自立,仍然“相承用唐钱”,但所铸行的钱币可能与唐代“开元通宝”差别不大,以致后世很难区分了。但南唐铸行的“开元通宝”钱外郭较宽容易区分。泉家往往会认为隶、篆两体“开元通宝”是最早的对钱。笔者认为两者铸制时间可能有先后之别。因为“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我们不能认定隶、篆“开元通宝”是同时间铸币。北宋陶岳《货泉录》说:“元宗时兵屡挫,帑藏虚竭。韩熙载上疏,请以铁为钱。其钱之大小,一如‘开元通宝’,文亦如之,徐铉篆其文。比于旧钱稍大,而轮郭深阔。既而是钱大行,公私以为便。”此事发生于元宗李璟交泰元年(958年)“去年号”以后。《货泉录》所载“开元通宝”是铁钱,而传世南唐篆书“开元通宝”皆为铜钱。说明当时铸铁钱时间也很短暂,此后更大量的铸币还是铜钱。所以篆书“开元通宝”应为元宗交泰元年(958年)“去年号”以后铸币。而隶书“开元通宝”宽缘钱币,应为李昪称帝后,于升元三年(939年)改国号为唐时就开始铸行的钱币,此后沿用多年,所以遗存较多。
南唐铸币综述
“开元通宝”篆书折三钱,直径31.5毫米

南唐铸币综述

南唐铸币综述
“唐国通宝”楷书背四龙抢珠外郭云龙幻化纹祭祀大钱,直径72.0毫米

南唐铸币综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