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契丹、雄踞周边——辽属国东丹国铸币
助国元宝、壮国元宝祭祀大钱考
“助国元宝”和“壮国元宝”两钱发现较晚,过去数量也少,以致泉家莫衷一是。清末民国时期有人认为“助国元宝”是五代后晋杨光远铸币,根据是《新五代史·晋本纪》有天福二年四月“辛卯,宣武军节度使杨光远进助国钱”的说法。实际上史书所说是进献襄助国家的钱币,并非钱币名称。过去许多人还将“壮国元宝”误读作“牡国元宝”,后来有人援引汉碑文字为证予以纠正。过去这两种钱币均只见小平钱,皆为宽缘细郭广穿形制,钱体轻薄,被泉家称为“助国手”,彼此可以互为印证。30年前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钱谱》已经将这两种钱币归入辽钱序列。近年伴随各种辽钱陆续面世这两种钱币也渐多,亦见折五、折十元宝大钱和“助国通宝”、“壮国通宝”折三钱。至此这两种钱币是辽钱已成定论。
与行用钱相对应,亦见多种“助国元宝”、“壮国元宝”祭祀大钱。其究为何人何时所铸钱币呢?目前经过笔者条分缕析,辽朝所有年号所铸祭祀大钱都已各就各位,只有辽朝属国东丹国尚为空白点。莫非这两种钱币为东丹国所铸?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东丹国的变迁史。
东丹国的前身渤海国是以靺鞨族为主体的北方大国,其范围相当于现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698年,其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渤海国多次迁都,最后定都上京龙泉府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契丹与渤海有世仇,对渤海国觊觎已久。天赞四年(925年)十二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青牛白马祭天地,率众亲征渤海国。翌年正月渤海国兵败归降。于是阿保机将渤海国改称东丹国,国都改称天福城,册封长子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以主之。并赐予耶律倍天子冠服,称制,建元甘露。
不想当年七月阿保机死于班师回朝的路上。之后皇后述律平临朝摄政。由于述律平偏袒皇次子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原定的皇太子耶律倍不得不将皇位让给了弟弟德光。可是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后仍然对人皇王耶律倍满怀猜忌。从天显元年(926年)七月太祖阿保机去世耶律倍回朝奔丧,一直到天显五年(930年)四月才放耶律倍返回东丹国。其间天显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东丹国的东平郡为辽国南京(今辽宁辽阳北),强行迁徙天福城的东丹百姓充实东平郡,致使不少人逃奔了新罗和女真。耶律倍因不能忍受弟弟德光的监视和控制,于天显五年(930年)十一月乘船从海路投奔后唐去了。临行在海边立一木牌,上书“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此后东丹国由耶律倍的王妃萧氏主政。天显十一年(936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帮助后晋石敬瑭攻灭后唐,耶律倍被后唐末帝李从珂杀害。人皇王妃萧氏也于会同三年(940年)去世,后继者为耶律倍长子耶律阮。大同元年(947年)四月,辽太宗耶律德光死于攻灭后晋回师路上。随行的耶律阮即位于灵柩前,是为辽世宗。同年九月,耶律阮封耶律安端为明王,主东丹国政。应历二年(952年)安端去世。此后辽史再无关于东丹国的记载,可能已归入大辽国直接统治。
透过东丹国的经历,再将“助国元宝”、“壮国元宝”两钱定为东丹国铸币就有了较为充分的根据。第一,“助国元宝”、“壮国元宝”两种祭祀大钱是与辽代其他年号所铸祭祀大钱一样的阶段性铸币。这两种钱币都具备辽代祭祀大钱所特有的钱背样式,背上月下日、背四月孕四星、背穿上仰月、背阳文龙凤呈祥纹、背阴刻纹饰等所有钱背样式俱全,说明这两种钱币是按照辽代祭祀大钱的常规铸制的钱币。第二,“助国元宝”、“壮国元宝”的铸主地位与东丹国契合。两种钱币的名称都带有襄助、增益的含义,钱币性质是为襄助国家而专门铸制的钱币。东丹国是大辽属国,建立东丹国时曾规定:东丹国对大辽国“岁贡布十五万端,马千匹”(《辽史·列传二》)。为表现对宗主国的感谢和支持,不排除东丹国也会贡献一定数量的金属货币。第三,“助国元宝”、“壮国元宝”祭祀大钱是与行用钱相对应的铸币。“甘露元宝”是东丹国铸行的在本国境内流通的年号钱。祭祀大钱不用“甘露元宝”名称而用贡献宗主国的钱币名称,恰恰体现了耶律倍的家国情怀。耶律倍是站在大契丹国的层面处理问题,而不是仅仅站在东丹国的层面处理问题。在天地祖宗面前,东丹国不可能与宗主国分庭抗礼。耶律倍在自己的父亲面前更须谦虚谨慎。所以耶律倍不使用自己的年号铸制祭祀大钱,其实质是自觉地将自己退居到了从属地位。第四,铸制“助国元宝”、“壮国元宝”两种祭祀大钱在渤海故地也具有宣传教化作用。用这样的钱币祭祀天地祖宗,客观上就是在告诉渤海遗民现在的国家是东丹国,宗主国是大辽国,从而增强东丹国民对大辽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那么,“助国元宝”、“壮国元宝”两钱孰先孰后,都是何人所铸呢?从钱文的含义看,“助国元宝”襄助国家的意思最为直接明确,历史上也有献助国钱的先例,应为首选钱文。因为已经有了“助国元宝”钱,后铸者才另选用了“壮国元宝”钱文。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帮助太子耶律倍建立东丹国后,应该是将东丹国的国体、政治制度、礼法仪轨等都基本落到了实处才离去。许多重大事项如祭祀活动等可能都是与耶律倍事先商定的。阿保机离去后,耶律倍所要做的就是落实父皇的部署。所以东丹国的第一种祭祀大钱“助国元宝”即为人皇王耶律倍按既定方案所铸。从东丹建国到阿保机去世历时半年有余,耶律倍有充分的时间铸制祭祀大钱、举行东丹国的首次祭祀活动。此外,天显五年四月耶律倍返回东丹国至十一月投奔后唐,这段时间也有可能再次铸制祭祀大钱举行祭祀活动。至于第二种祭祀大钱“壮国元宝”肯定不会是人皇王妃萧氏和其子耶律阮主政东丹国时所铸。因为人皇王去国后,东丹国已经有名无实。萧氏代理朝政耶律阮接管朝政都没有得到契丹王朝的正式册封,它们是没有资格铸制祭祀大钱举行祭祀活动的。这样看,“壮国元宝”祭祀大钱只能是最后的东丹国主明王耶律安端所铸。从安端的个人资历和作为看,将他置于东丹国主的地位是合适的。安端是太祖阿保机的幼弟,阿保机初登皇位时安端曾是
“诸弟之乱”的积极参与者,说明他具有很大的政治野心。世宗耶律阮即位后,册封安端为明王主东丹国政,实质也是安抚政策,给老前辈一个政治待遇而已。安端当然要兑现这种待遇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所以“壮国元宝”祭祀大钱即为明王安端为举行祭祀活动所铸的钱币。从这种祭祀大钱的种类和数量看,并不比“助国通宝”为少。后来正是安端之子耶律察割谋杀了世宗耶律阮,这是题外的话,也说明察割的反骨是有遗传基因的。
笔者集藏的“助国元宝”背穿上仰月外郭缠枝桑叶纹大钱,直径95.5毫米
笔者集藏的“壮国元宝”背上月下日外郭宝相花回纹纹大钱,直径96.2毫米
笔者集藏的铅、青铜、银三种材质的“助国元宝”同模小平钱
笔者集藏的“助国通宝”折三银钱
笔者集藏的铅、青铜、银、金、铜鎏金五种材质的“壮国元宝”同模小平钱
笔者集藏的“壮国通宝”折三青铜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