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大宋、抒写繁荣——北宋仁宗朝铸“皇宋通宝”大钱13
“皇宋通宝”九叠篆书背上月外郭星月拱日纹大钱
下面再介绍一种非同一般的“皇宋通宝”祭祀大钱。钱币直径72.4毫米,宽缘细郭,狭穿。面文“皇宋通宝”九叠篆书对读,书法与前面介绍的几枚钱币一体同风。钱背穿上加铸了凸起的仰月纹标记。
说这枚钱币非同一般,是因为钱币面背外郭所铸阴刻纹饰异乎寻常,皆为四组阴文星月拱日纹。纹饰以藤蔓为依托,巧妙地将日月星辰分布其中,以简练老辣之笔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大宋皇室的百年传承衍化。众多月亮星星拱绕着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其间线条似藤蔓缠绕,又似翻卷的波涛。正所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更令人惊奇的是四组纹饰虽然形式一致,内容却各不相同。一是太阳两侧的月亮数目不同,有的左二右一,有的左一右三,有的左三右一。另外两侧弧形藤蔓末端也都画有巨月,但右上一组左侧无月。二是太阳两侧的星星不但数量不一,形状也不一样,有的绘作六角形,有的画成圆形周围有光芒,还有的呈硕大的半圆形周围也有光芒。三是分布于各组纹饰中还有一些小型的星月,如太阳上方皆有一小星,弧形藤蔓上方外端各有小型星月、朝向也变化不一。四是各组藤蔓线条大体相似,但细节不同,虚实相生,变化莫测。为了让泉友看个清楚明白,笔者将另一枚阴刻纹饰相同钱币上的四组纹饰分别剪裁放大,以供研究。
毋庸置疑,纹饰中太阳代表皇帝,月亮代表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后,星星代表皇子。笔者认为,光芒四射的圆形和半圆形巨星应为皇储太子的象征,半圆形巨星已成半日形象。宋朝自建国以来,从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真宗赵恒到仁宗赵祯正好经历四朝。这看似相同、实则有别的四组纹饰,莫不是北宋前四朝的皇室图谱吗?我们不妨对照史料记载核对一下。宋太祖赵匡胤先后有三位皇后,四位皇子多早亡,只有两位留有后人,并未立皇储。情况比较简单,与第一组纹饰基本吻合。宋太宗赵炅也有三位皇后,但他有九位皇子。二子许王赵元僖任开封府尹五年,病卒,曾被追赠为太子。其后又立三子赵恒为太子。第二组纹饰中太阳右侧连续有三个月纹,其中一个月纹下有半日,一个月纹下有巨星,或许即为皇后和两位太子象征。其余皇子则简省由两个六角星代表了。宋真宗赵恒生前所封皇后也只有三位,另外李宸妃和杨氏都是他死后仁宗追封的皇后。真宗曾立次子赵佑为皇太子,但赵佑夭折,又立六子赵祯为太子。第三组纹饰太阳左侧连续出现三月纹,下有一巨星还有一半日,情况也是吻合的。第四组纹饰中太阳右侧有三月,下有半日。宋仁宗赵祯也有三位皇后,但张皇后死于皇祐六年正月,皇后称号是死后追封的。仁宗所生三子皆早亡,始终未立皇储。这与纹饰所绘是不相符的。“皇宋通宝”是仁宗当朝铸币,不好预测当朝如何终结。或许钱币上的前三组纹饰基本上是以前三朝实际情况为依据描绘的,而第四组纹饰只是站在当朝的角度对皇室的兴旺和发展所作的象征性描绘。在统治者心目中,帝业是千秋万代永续传承的,当然不会局限于四朝而已。如果这样认识问题,这枚钱币上的四组纹饰的象征意义远远胜过了纪实的皇室世袭图谱,其主题在于彰显大宋皇室繁衍兴盛、后继有人。仁宗赵祯将这四组纹饰铸在祭祀大钱上,大有慎终追远、继往开来的深刻用意。仁宗后嗣乏人,或许也有祈盼神祇祖宗保佑他再生皇子早建皇储之意。笔者感到这是一枚非常重要的钱币。许多具体细节,还有待对照史料深入研究。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皇宋通宝”九叠篆书背穿上仰月外郭星月拱日纹大钱,直径72.4毫米,穿宽11.7毫米,外郭宽12.2毫米,厚5.6毫米,重142.7克
钱背外郭上的四组星月拱日纹样
笔者集藏的“皇宋通宝”九叠篆书背上月下星外郭九蝙蝠纹大钱,直径72.5毫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