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大宋、抒写繁荣——北宋徽宗朝铸“崇宁重宝”大钱01
“崇宁重宝”隶书背上星外郭菊花纹大钱
崇宁年间行用钱除了瘦金书“崇宁通宝”钱外,铸行更多的是隶书“崇宁重宝”当十大钱。“崇宁重宝”當十大钱是蔡京为相推行虚值货币盘剥百姓的产物,重量只相当于三、四枚小平钱。由于打破了与小平钱的平衡关系,导致
“物价踊贵、商贾不行”,“自此盗铸遍天下不可禁”。行用一段时间后宋廷不得不将其改为当五钱,后来又改为当三钱。由于行用这种钱币引起了流通领域的极大混乱,当时就有争议,后世更是众说纷纭。比如,有说徽宗是神宗第十子,“折十”称谓不吉利,遂改称“当十”的。还有说“崇宁重宝”钱文由蔡京书写,“崇”字有一种中间一竖从“山”字顶端一直贯穿到“示”字底端的,“寧”字有中间省略“心”
字的,据此指责蔡京“有意破宗、无心宁国”。所说这种“崇”、“寧”特殊写法的钱币倒是没有见过,不过“崇宁重宝”钱文由蔡京书写还是可信的。铸制“崇宁重宝”當十大钱是流通领域的一次变革,徽宗亲书“崇宁通宝”钱文而不书“崇宁重宝”钱文,应该就是有意回避变革可能出现的风险。可恰恰是这种情况更使得无人敢冒与徽宗媲美之嫌去书写“崇宁重宝”钱文。蔡京当时处于深得徽宗倚重的丞相地位,“崇宁重宝”當十大钱是他力主铸行的钱币,其本身又是名冠朝野的大书法家,所以书写钱文蔡京乃是不二人选。
与行用钱相对应,亦铸有“崇宁重宝”祭祀大钱。下面是两枚大同小异的 “崇宁重宝”祭祀大钱,分别为娄京一铭泉友和涅祁之重圜泉友的藏品,直径均在72毫米左右。钱币宽缘细郭,狭穿。钱文“崇宁重宝”隶书对读,书法与各式重宝大钱同出一辙,风格相同,笔法类似。其显著特征是“崇”字下面撇捺直立,呈两条对称的弧线状。两钱钱背穿上皆铸一凸起的星纹,差异是星纹与穿孔的距离不同,说明两钱虽为同一版式,但亦非同一批次铸币。这种版式的行用钱亦有见,背穿上也铸有星纹标记,十分稀罕。从钱图对比可见,祭祀大钱与行用钱书法大同小异,行用钱“崇”、“寧”两字略肥,“寧”字
“心”皆为圆点,下面“丁” 字一钩呈弧形。而祭祀大钱书写空间更充分,诸如“心”字小点、
“丁”字弯钩等细节都表现得更加笔锋突出,起顿到位。祭祀大钱与行用钱是一一对应的,例如这一版式钱币钱背穿上同铸星纹,钱文也体现了一致性。但祭祀大钱又有其规整、精细的自身特点,钱文也都是根据其所处环境空间专门另行书写的。这枚祭祀大钱面背外郭所铸阴刻纹饰为四组菊花纹样。四组花纹连续不断,繁花似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娄京一铭泉友集藏的“崇宁重宝”背上星外郭菊花纹大钱,直径71.5毫米,穿宽11.9毫米,厚5.5毫米,重127.2克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崇宁重宝”背上星外郭菊花纹大钱,直径72毫米左右
笔者集藏的类似版式“崇宁重宝”行用钱,直径34.8毫米,重13.86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