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西丁汗钱

(2016-12-07 18:30:00)
标签:

新疆红钱

热西丁汗钱

察合台文钱币

钱币

收藏

分类: 其他钱币
文字最多的方孔行用钱——

热西丁汗钱

    中华民族的方孔圆钱在亚洲地区影响深远,不惟华夏历朝铸造使用,周边国家亦纷纷效法铸行;不惟用汉字书写钱文,多种少数民族文字亦跃然于方圆之间。早在汉唐时期,西域国家就已经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铸造钱币,龟兹五铢、突骑施钱、粟特钱、回鹘钱等等皆为以少数民族文字入钱文的方孔圆钱。清朝建国后,也在新疆地区铸行过多种以汉、满、维吾尔三种文字书写钱文的孔方钱。也是在清代同治年间,新疆库车地区的起义政权还铸行过一种用察合台文书写的钱币——热西丁汗钱。
热西丁汗钱
  直径29.6毫米,穿宽6.4毫米,厚1.4毫米,重6.39克

    热西丁汗钱在清代维吾尔族史家毛拉木沙的《伊米德史》中有明确记载。1935年,张絅伯曾撰《后素楼清钱谈》一文具体介绍了热西丁汗钱,发表于日本的《货币》杂志201号上。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亦曾简略介绍了该币的铸行情况。清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新疆库车民众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推翻了当地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民族政权。当地宗教上层人士热西丁趁机取得领导权,称为“汗和卓”(汉文作“黄和卓”)。他自诩为“圣人默罕默德最伟大的后裔,宇宙力量的主宰者”,煽动“向异教徒开战”的宗教狂热。到当年年底,西起乌什、阿克苏,东达吐鲁番、鲁克沁都成了热西丁汗的势力范围。直到同治六年(1867年),热西丁汗被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袭杀,起义失败。热西丁汗钱就是这一起义政权的铸币。
    热西丁汗钱是利用清政府在库车设立的铸钱局铸制的钱币,故而钱币形制与清钱相同,材质亦为新疆铸钱常用的红铜。与清钱不同者在于铭文,此钱既无满文也无汉文,钱文采用了察合台文。钱币正面钱文从左上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读,依次为“赛义德、哈孜、热西丁、汗”。察合台语中“赛义德”即为“圣裔”之意,“哈孜”意为“英勇”、“勇敢”、“圣战者”。通译成汉语即:“圣人默罕默德后裔英勇的热西丁汗”。钱币背面钱文亦从左上角按逆时针方向开读,依次为“京城库车制造”。还有一种热西丁汗钱,钱背铭文为“京城阿克苏制造”。历史上所有的起义政权失败后,其铸币都难逃被收缴销毁的命运。当局者绝不会容忍这些钱币继续流通于世蛊惑人心。所以热西丁汗钱尽管距离现在不是十分久远,但还是难得一见。所见多为25毫米以下的小平钱,钱文书写大同小异也有多种不同版别。
    笔者这枚热西丁汗钱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直径为29.6毫米,相当于折二钱,这种规格的热西丁汗钱已经难得一见。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中载有一枚折二型钱图,但直径明显小于笔者所藏。二是一般热西丁汗钱皆为红铜材质,不易锈蚀,而这枚钱币坚甲包裹、绿锈覆盖,铜材秘不示人,根据锈色笔者判断或为黄铜材质。三是新疆红钱大多铸制不精,字郭多有缺陷,而这枚钱币轮郭规整,文字清晰,显为鹤立鸡群的精品。据此笔者认为这枚热西丁汗钱或为试铸的折二型样钱。
热西丁汗钱

热西丁汗钱
  热西丁汗钱文字大多漫漶不清,以上两枚钱币是笔者在网络中择清晰者选出的钱图,材质包浆亦显现出新疆红钱的本色。于此特向图片主人表示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