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一模一样——005
永隆通宝折十型铜、铅大钱
今天展示两枚折十型“永隆通宝”同版钱币,铜、铅各一。“永隆”是十国闽景宗王曦的年号,历时六年(939年—944年)。《新五代史·闽世家》云:“延羲,审知少子也。即立,更名曦,遣使者朝于晋,改元永隆。铸大铁钱,以一当十。”《十国纪年·闽史》载:“王延羲永隆四年八月,铸永隆通宝大铁钱,一当铅钱百。”两种记载看似矛盾,笔者理解,《新五代史》所说以一当十的大铁钱应该是与历朝小平铜钱的折当关系,而《十国纪年》所说“一当铅钱百”是与本国所铸开元通宝铅质小平钱的折当关系。
1973年以后,泉州文管会找到了“永隆通宝”的铸钱遗址。2002年,福建省文物局,中国钱币学会及福建省钱币学会对承天寺“永隆通宝”铸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大批“永隆通宝”钱范。由此可以证明,闽国铸造“永隆通宝”大铁钱使用的是落后的范铸法。
笔者所藏铜、铅两枚大钱,与“永隆通宝”折十大铁钱为同版钱币。这种钱币钱文隶书对读,书法以朴拙率意著称,极难模仿。背穿上有一“闽”字,穿下有一仰月纹。由于范铸法存在钱范阴干、烘烧变形等因素,“永隆通宝”铁钱大小、形状亦有小的差别。笔者的铜、铅两枚钱币也只能是大同小异。过去谱录所载“永隆通宝”铜钱和铅钱均为仅见。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认为铜钱即铁母。从集得的这枚铜钱的精整程度看,笔者赞成上述观点,铜钱应为铸制泥范的范模。铅钱笔者得于2003年,与三年前所得大批铅质母钱毫无关系。此钱直径小于铜钱,铸制远不及铜钱精好,“通”字旁边的边郭上尚余浇道残留的铅瘤。结合史书记载十国闽铸行过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和折十钱的实际与这枚钱币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其也是闽国试铸的行用钱,由于最终还是选择了铸行铁钱,以致铅钱却成凤毛麟角。

铜质钱模,直径38.8mm,穿宽7.9mm,厚3.8mm,重25.20g

背穿上“闽”,穿下仰月纹

铅质,直径37.7mm,穿宽8.2mm,厚3.5mm,重31.67g

背穿上“闽”,穿下仰月纹

永隆通宝铅钱和铜质钱模

背穿上“闽”,穿下仰月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