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侯拜相楷书背人物图画大钱

(2014-03-12 20:42:12)
标签:

文臣

武将

失蜡法

精铸钱币

杂谈

分类: 宋代钱币

叮咚新泉—050

 

封侯拜相楷书背人物图画大

    

    下面这枚折五型钱币,窄缘细郭,狭穿,这种形制不但为书写钱文提供了宽阔的腾挪空间,也为钱背画图开辟了广阔天地。面文“封侯拜相”四字楷书对读,书法端庄隽美,灵动飘逸。钱背则是面文的写实图画。穿右画一文官,头戴幞头,宽袍大袖,手持笏板,面左而立。穿左是一武将,顶盔掼甲,外罩战袍,腰佩长剑,面向右前方。穿下方砖铺地,表现殿堂之上;穿上祥云氤氲缭绕,寓意画面于天地之间。整幅图画反映了文官拜相、武将封侯的庄严场面。这种高远的氛围一下子将人物形象显现得心胸开阔、高不可及。体现了朝有重臣,国有良将,选人得体,国家兴旺。从人物装束看,似为唐五代期间人物形象。因为宋代文官的幞头已经改进成带有横向硬翅的纱帽了。据说是宋太祖为了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才在幞头上加装了硬翅。据此,这种钱币有可能铸于唐五代期间。当然,宋铸钱币采用前人形象也有可能,但可能性比较小。辽金少数民族政权则不会采用这样的人物形象铸钱。

    除了这枚折五型“封侯拜相”钱币外,笔者还得到一枚直径达72.4mm的“封侯拜相”大钱,与折五型钱币面文、钱背图画都基本相同。略有不同之处在于细节的刻画上。比如大钱人物的须眉五官用复线条刻画,文官武将不但外貌特征活灵活现,而且性格特征生动传神。但折五钱毕竟要小得多,再铸成复线条势必会连成一片,效果反而不佳。所以采用了单线条描画须眉五官,粗略一看两钱效果竟毫无二致,可见古人这种白描的技法是多么高超。除了这样细微之处略有差别外,两钱图文如出一辙。就连武将护臂上的甲片,头盔上的小方格都纤毫不差。这些细节在折五钱上用肉眼几乎都难以分辨,在放大图片上才显现无遗。方寸之间能把线条铸制得这么精细,古人的失蜡法铸制工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无怪乎有人将这种失蜡法铸制钱币认定为电脑程控机械刻制,看来不但动了脑筋,也确实没敢小觑。这两枚钱币大者是随众多外缘阴刻花纹大钱一起购入的,小者是随百枚折五型宋钱一起购入的,是笔者委托不同商贩朋友于不同时间购于不同地点。两钱相逢于笔者麾下,岂非缘分?相同之处是大小两钱在强磁下都可吸附。强磁吸附不是检验钱币真假的标准,但笔者的经验反复证明,强磁可以作为检验失蜡法铸钱所用材质的手段。至于材质中究竟含有什么磁性物质,还有待科学检测认定。还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两钱虽然不是同时购得,但锈色却是一样的。说明失蜡法铸钱所用的特殊材质就会生成这样的特殊锈色。需要说明的是,钱币上的暗红色与锈蚀无关,那是涂抹上去的朱砂的残留物。

封侯拜相楷书背人物图画大钱
铜合金,直径34.6mm,穿宽4.9mm,厚3.2mm,重15.34g


封侯拜相楷书背人物图画大钱


封侯拜相楷书背人物图画大钱
铜合金,直径72.4mm,穿宽10.9mm,厚5.5mm,重119.43g


封侯拜相楷书背人物图画大钱


封侯拜相楷书背人物图画大钱


封侯拜相楷书背人物图画大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