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却尘沙看契丹
神采飞扬跃方圆
辽代草书汉文钱币荟萃
2011年10月,泉痴山人博客曾发一篇博文《奇泉三珍赏析》,内中一枚辽代草书汉文钱币十分奇特。泉痴山人先生推介文曰:“草书大丹通宝,辽钱仅见之草书钱文钱。此应为辽圣宗御书钱,阅其笔势遒劲,点划有度,龙飞凤舞的气势,不次于当时任何一位汉族书家写手。契丹文化落后论者的呓语谎言在其面前不攻自破。”
泉痴山人博客“大丹通宝”图片,未标明相关数据,仅注明为折五钱
展赏泉痴山人博文图片,顿悟我先前集得的一枚草书钱币也是辽钱,钱文为“延丹元宝”无疑。遂发《延丹元宝赏析》一文奉和。这两枚钱币钱文草书书法飞扬飘逸、雄劲大方,绝非凡夫俗子所能企及。最奇妙的是钱文中的“丹”字,我在博文中描述道:“‘丹’字走笔顺序,从我的藏钱上看得更为清楚:左边一竖下去不向外撇,而是从字中心返到上端一带而成横折竖下来,竟然拧了一个麻花劲后从右向左书就丹字中间一横,到左侧终点后又向上返回填写中心一点,最后又在右下角画蛇添足再加一点。运笔毫无停顿,一气呵成,而且改变了‘丹’字细瘦简单的字形结构,使之变得丰满且具有动感。这才是契丹人心中的“丹”字。”
延丹元宝(青铜),直径36.3mm,穿宽6.3mm,厚2.5mm,重16.50g
嗣后,笔者又随其他辽金钱币一道集得两枚草书钱币,从书法风格看,与上述两枚钱币毫无二致,当为同一人所书。由于集中展示其他钱币,未惶撰文发表。数日前,咏生藏泉泉友又在博客里展示一枚草书“和顺元宝”,征求大家意见。这枚钱币书法与笔者先后所见如出一辙。
咏生藏泉泉友所发和顺元宝(青铜),直径36.5mm,穿宽6.8mm,
厚2.2mm,重15.0g
至此,笔者感到所藏另外两枚同类草书钱币也该揭开神秘面纱了。千载辽代草书钱,破土出笈喜相逢!
同和元宝(青铜),直径38.6mm,穿宽7.9mm,厚2.7mm,重17.95g
永安一千(青铜),直径39.1mm,穿宽8.2mm,厚3.0mm,重21.94g
笔者的这两枚钱币一枚钱文为“同和元宝”,另一枚钱文为“永安一千”。两钱虽然锈蚀不重,但铜色古旧、包浆完好,为真钱无疑。
以上五枚钱币除“大丹通宝”数据未详外,直径在36.3mm至39.1mm之间。虽然大小略有差异,但形制相同,均为宽缘细郭,穿孔适中,厚度也相差无几。从铸制质量看,皆轮圆郭正、文字清晰、无砂眼流铜等铸造缺陷,工艺水平高超。综合各项要素,说它们是同时代钱币是可信的。
从书法特征看,五枚钱币一脉相承,不谙书法者也能看出都为一手所书。“大丹通宝”、“延丹元宝”两钱“丹”字写法相同;“延丹元宝”、“和顺元宝”、“同和元宝”三钱的“元宝”两字写法相同,三钱的“宝”字又都与“大丹通宝”的“宝”字写法相同;“和顺元宝”的“和”字又与“同和元宝”的“和”字写法类同。泉痴山人先生认为“大丹通宝”钱文为辽圣宗御笔亲书,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我认为说这些钱币是辽代某位君主所书还是站得住脚的。臣子谁敢如此纵横恣肆?凡人哪有如此磅礴气势?特别是钱文书法的增笔简笔、笔顺的倒行逆施,简直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契丹”的“丹”字不容小觑,焉得细瘦单薄站脚不稳?经书家幻化竟变得虎背熊腰飞扬跋扈。“宝”字则中间“王”、“尔”等内容一笔带过,下边“贝”字竟书如“乃”字,左侧一撇包括了贝字左侧一竖和左下一点,右侧横折弯钩则包含了剩下的所有内容。虚实相生,出神入化。真可谓不拘一格,尽得风流。这几枚钱币的精湛书法,是对契丹人文化落后的有力批驳,中原地区又见得到几枚这样的钱币?
笔者认为,这些钱币除“大丹通宝”为国号钱外,其余皆为吉语钱,应为辽代某位皇帝御笔亲书。“延丹”者,延续契丹也,为祈盼国运长久之意。“和顺”意为“和谐顺畅”,有“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同和”,“同”意为没有差异,取“戮力同心”之意;“和”亦为“和谐”、“和睦”之意。“永安一千”为仿五代刘仁恭钱文,在这里不应作大额虚值货币解释。“永安”为“永远安定”之意,“一千”指数额巨大,喻“富有”、“富足”。这些吉语钱后面冠以“元宝”宝文,也有财宝汇聚,川流不息之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