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勇犹存、雄风西渐——西辽铸币漫谈(01)
异彩纷呈的“延庆元宝”不同材质小平钱
北国盈泉
“延庆元宝”为西辽延庆年间铸币。
西辽(1124年—1218年)是由辽朝大将耶律大石在金朝灭辽后,于西北召集残部建立的国家,亦称黑契丹,哈剌契丹。后来扩张到中亚,建都虎思斡耳朵,一时成为中亚强国,统治中亚94年,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灭亡。
耶律大石(1087年-1143年)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辽天庆十年(1120年)调任辽兴军节度使,守卫南京道。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大举进攻,辽中京(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先后失守。辽天祚帝留宰相张琳、李处温和秦晋国王耶律淳守南京(今北京),自己“乘轻骑入夹山(位于今呼和浩特西北)”,与外界消息隔绝。李处温便与南京都统萧干、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等立耶律淳为帝,史称这一短命政权为“北辽”。当年六月耶律淳忧惧而死,其妻萧德妃称制,料难以抵挡金军,便逃离南京,同耶律大石去投奔辽天祚帝。天祚帝得到大石的军队,又得到阴山室韦谟葛失的支持,自谓天助,再谋出兵收复燕云。耶律大石知其不可能成就恢复大业,便率铁骑二百,星夜离开天祚帝大营。保大五年(1125年)春,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被金军俘虏,辽亡,此时距耶律大石出走只有半年。
耶律大石一行从夹山出发,北行过黑水(今蒙古国爱毕哈河),穿越沙漠,到达辽朝北疆重镇——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他立即召开七州、十八部的长官、首领和部众开会,号召重建辽朝。在各部的支持下,耶律大石得到了万余精兵。于是设置北南面官属,开始任命官员,立排甲,具器仗,使西辽初具国家规模。1132年农历二月五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汉尊号“天祐皇帝”,建元“延庆”。至此,西辽王朝正式建立。
从遗存的实物看,耶律大石开国建“延庆”年号,曾铸有“延庆元宝”、“延庆通宝”两种年号钱。笔者所集“延庆元宝”有铅、青铜、银、铜鎏金、金五种材质的小平钱,均为同版同模钱币;另外还有青铜、银两种材质的同版同模合背小平钱。这些同版同模钱币面背所有特征均完全一样,甚至铸造缺陷也相同,具有充分的可比性。笔者皆得于不同时间地点,稀罕难求。多枚互鉴,更见其真实性。光背小平钱与合背小平钱并铸,也符合辽朝自太祖阿保机开国以来改元铸币的规制。

延庆元宝铅质小平钱,直径24.4毫米,穿宽6.6毫米,厚1.4毫米,重4.97克

延庆元宝青铜小平钱,直径24.0毫米,穿宽6.3毫米,厚1.5毫米,重4.05克

延庆元宝银质小平钱,直径23.8毫米,穿宽6.4毫米,厚1.4毫米,重4.52克

延庆元宝铜鎏金小平钱,直径23.9毫米,穿宽6.2毫米,厚2.2毫米,重4.79克

延庆元宝金质小平钱,直径23.8毫米,穿宽6.4毫米,厚1.4毫米,重5.56克

延庆元宝青铜合背小平钱,径23.3毫米,穿宽6.0毫米,厚1.5毫米,重3.97克

延庆元宝银合背小平钱,直径23.3毫米,穿宽6.4毫米,厚1.6毫米,重4.80克

铅、青铜、银、铜鎏金、金五种不同材质的“延庆元宝”同版同模小平钱


青铜、银两种不同材质的“延庆元宝”同版同模合背小平钱

青铜、银两种不同材质的“延庆元宝”同版同模合背小平钱(钱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