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国盈泉
北国盈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974
  • 关注人气:6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夏钱币(十二)——西夏文“得道成佛”鎏金和铜质同模大钱

(2012-05-14 21:09:11)
标签:

西夏文

折五型

鎏金

铜质

得道成佛

分类: 西夏钱币

 

西夏钱币(十二)——西夏文

“得道成佛”鎏金和铜质同模大钱

 

    2010年8月,我于长春古玩市场集得一枚大如折五型的铜钱,钱文为四个西夏文字,无论钱币谱录还是钱币实物均前所未见。由于钱文不识,我也就将其放在了一边。可无独有偶,去年年末在古玩市场又遇一枚铜鎏金相同版式钱币,因为此前已经谋面,所以没有犹豫就买了下来。两相比较,确为同版同模钱币。两钱直径均在34mm左右、穿孔宽6.5mm左右、厚3mm左右,重量在16g左右。钱币铸造精好,钱体厚重,光背无纹,面背微呈菱形穿口。这样精美的西夏文钱币,而且为鎏金、铜质同模两铸,绝不会是民间所铸,而是官府铸钱机构正式铸制的钱币,而且应为西夏后期所铸。

    近日我在博客中将所藏西夏钱币集中展示出来,意在与泉友互相交流,互见新品,增进泉识。本想最后把这两枚不识钱币发出,请大家品鉴释读。可今天转念一想,这样做还没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何不尝试将其翻译过来呢?可这一念之差却让我坐了一天的冷板凳。首先我得到网上去下载《夏汉词典》,由于我年纪偏大,计算机也不熟练,先后找了几个电子版,不是残缺不全就是下载不了,几经周折大半天时间过去了,总算搞定。其次我得学习字典的检索方法,这不比汉字,也得花费不少时间。最后才能把四个西夏文字一一查出来,逐个研究分析字义。原来我担心有的字查不到,结果还真都找到了。谢天谢地!这真应了古人那句话: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下面将我查《夏汉字典》翻译钱文的结果和泉友共同探讨。钱币穿上文字为“佛”字,只有一种解释,无歧义。穿右一字注明为能愿词:当也。西夏文实例如:汝当知。当得如来辩。皆速当成就。愿也。西夏文实例如:皆愿无处诳。唯愿自闻。令也。西夏文实例如:刺字者罪罚于犯罪人面手等上为写字令他人显见谓。令我速得清净果。令我得成就。有“虽……而……”之义。穿下一字:道、路、途、径、度也。道、路、途、径意思基本一致,所举西夏文实例不再赘述。针对“度”所举实例为:日月星宿常度无亏。日月所照处星辰不失度。砌也。阶砌户牖。与“礼”结合有“风俗”之义。例:康居国在大宛国之西,风俗颇同。穿左一字:成也。西夏文实例如:阴阳和合得成人身。皆悉成就。令能成熟。成法。成功。大成。成就。城。由于穿上“佛”字没有异义,如果按西夏文钱币的通常读序右旋读来排列,穿下和穿左两字释为“道”、“成”与穿上“佛”字更容易关联。关键在穿右能愿词的释读上。译成“当”、“愿”、“令”和前后文字搭配都显牵强。综合分析我认为还是译成“得”字更为妥当。即将钱文四字整体释读为“得道成佛”比较贴切。可这样一来,钱文四字旋读就必须由穿右读起。西夏钱币旋读者多,但都是由穿上读起,这枚钱币为何特殊呢?关键是四个钱币文字中有一“佛”字。古代上下右左尊卑有序,如按常规读序,“佛”字要居穿左,显得十分不敬,因而采取了变通办法,从穿右起读,把“佛”请到了穿上正中的位置。这种做法并非孤例,如宋代“兴赵重宝”就是从穿左起旋读,把皇室“赵”姓拥戴到穿上正中的位置。“得道成佛”是汉语成语,在西夏语中是否也是成语不得而知,但佛教的经典是共同的,它可以和以下佛经故事互相印证。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苦修,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这时得一位牧女献乳糜供养,才使体力有所恢复。他来到岸边一棵毕波罗树下,静坐沉思,发誓“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可碎此身而终不起于座”!经过七天七夜的思考,释迦牟尼终于豁然大悟,认识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大彻大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佛”或“成道”。后世把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天,称为“佛成道日”。“得道成佛”,正是这段故事的精辟提炼。释迦牟尼坚持不懈的意愿即是要“得道”,而“成佛”正是坚定不渝求索的结果。其顿悟“得道”之时,也就是他“成佛”之日。

    那么,西夏为什么要铸制与佛教有关的钱币呢?西夏建国前党项族信仰以自然崇拜为主,崇尚多神。夏景宗建国后,佛教逐步取得国教的地位。此后五十多年内用西夏文译出大小乘佛经有820部,3579卷。西夏历代皇帝与太后还大力提倡佛教,兴建了许多寺庙,提高僧人地位,寺院环境也受朝廷保护。西夏后期受藏传佛教影响更深,夏仁宗曾迎奉都松钦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琐布带经文到西夏兴庆府,尊其为上师,并参与翻译经文。除帝师外,还有国师以及其它有高级职称的僧人,在推动西夏佛教发展方面均起着核心和中坚作用。乾祐二十年(1189)夏仁宗还在大度民寺作大法会,散发番汉《观弥勒上升兜率天经》十万卷,汉《金刚普贤行诵经》、《观音经》等五万卷。佛教在西夏如此盛行,统治者对佛教如此重视,铸行与佛教有关的钱币就不足为怪了。实际上这也是西夏朝廷利用佛教进行思想统治,把钱币作为宣传教化工具的一种手段。

    “得道成佛”是已发现的首枚西夏非年号钱币,也是首枚和宣扬宗教思想联系在一起的西夏钱币,也可以说它是一枚礼佛钱。因此,这两枚钱币对见证西夏历史和宗教,研究西夏钱币铸行情况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西夏钱币(十二)——西夏文“得道成佛”鎏金和铜质同模大钱

西夏钱币(十二)——西夏文“得道成佛”鎏金和铜质同模大钱

西夏钱币(十二)——西夏文“得道成佛”鎏金和铜质同模大钱

西夏钱币(十二)——西夏文“得道成佛”鎏金和铜质同模大钱

西夏钱币(十二)——西夏文“得道成佛”鎏金和铜质同模大钱

西夏钱币(十二)——西夏文“得道成佛”鎏金和铜质同模大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